出了这请罪的法子。
他连夜拟了奏疏,细数这些年阻挠新法的过错,又保证以后全力推行垦荒、军功、郡县三制,只求新君能保留各家族的宗祠和祖田。
&0t;起来吧。
&0t;新君的声音缓和了些,甘龙感觉膝盖都麻了,扶着旁边人的胳膊才勉强站起。
他看见新君正盯着自己,忙低下头。
&0t;甘龙,你是三朝老臣了。
&0t;新君的目光落在他身上,&0t;当年先君重用卫鞅,你虽有异议,却也没像其他人那样暗中使绊子。
&0t;
甘龙喉头哽咽,忙拱手道:&0t;臣臣愧不敢当。
&0t;
&0t;新法要推行,但秦国的根基也不能断。
&0t;新君从榻上起身,踱到众人面前,&0t;你们的祖先是跟着襄公迁到西陲的,是跟着穆公称霸西戎的,这份功劳,秦国没忘。
&0t;
公子虔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光亮。
&0t;宗祠可以留着,四时祭祀照旧。
&0t;新君的声音掷地有声,&0t;祖田按户分下去,每户三百亩,不用缴额外的赋税,但必须按新法推行军功爵——你们的子孙想当官,想有封地,就得自己去战场上挣。
&0t;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0t;还有,各府的隶农全部改为编户齐民,以前欠下的徭役一笔勾销,但往后要服兵役、要纳粮,和普通百姓一样。
&0t;
甘龙心里一松,这条件比预想的好太多。
他偷眼去看公子虔,见他虽面无表情,紧握的拳头却慢慢松开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0t;谢君上恩典!
&0t;众人再次跪拜,这次的声音里多了几分真心实意的感激。
&0t;起来吧。
&0t;新君摆摆手,&0t;明日早朝,你们都要上表,说支持新法。
卫鞅那边,朕会去说。
&0t;
走出宣室殿时,阳光正好照在檐角的铜铃上,晃得人睁不开眼。
公子虔弯腰拾起玉杖,对甘龙低声道:&0t;没想到君上还念着旧情。
&0t;
甘龙望着宫墙外那片刚收割完的农田,田埂上插着的木牌写着户主的名字和爵位——不少是去年河西之战中立了功的士兵。
&0t;不是念旧情,&0t;他叹了口气,&0t;是卫鞅说得对,秦国要的是能打仗、能种粮的人,不管他是公族还是平民。
&0t;
秋风卷着落叶穿过宫道,甘龙紧了紧身上的朝服。
远处传来卫尉操练士兵的呼喝声,整齐划一,震得廊柱都在微微颤。
他想起二十年前刚推行新法时,栎阳街头到处是哭嚎的旧贵族,如今那些哭声早就被农田里的号子、军营里的呐喊盖过去了。
&0t;去看看吧。
&0t;公子虔忽然说,&0t;去看看卫鞅修的那几条水渠。
&0t;
两人没乘马车,沿着渭水的河堤慢慢走。
岸边的田地里,几个老农正用新法的曲辕犁耕地,犁过的田垄笔直如线。
看见甘龙和公子虔,他们起初有些惶恐,后来见两人只是站着看,便又埋头干活,嘴里还哼着新编的歌谣:&0t;商君法,定乾坤,男耕织,务本业&0t;
&0t;这歌是卫鞅让人教的?&0t;公子虔皱眉。
&0t;不是,是百姓自己编的。
&0t;甘龙苦笑,&0t;上次去雍城,连孩童都会唱。
&0t;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
卫鞅穿着黑色的官服,带着几个侍从从河西方向来,看见他们,勒住了马。
&0t;甘大人,公子。
&0t;卫鞅翻身下马,拱手行礼,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