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监捧着新编成的《秦地识字簿》走来,上面记载着各县识字人数的增长:“如今栎阳的识字率已过三成,比三年前翻了十倍。
上周魏国来的使者说,他们的公子都想来博学堂求学呢。”
卫鞅接过簿子,指尖拂过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忽然听到城墙下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循声望去,只见博学堂的学生们正排着队,将写满字的竹简搬到阳光下晾晒,那些竹简上的字迹,有篆书,有隶书,还有秦国新创的简化字体,在春风里轻轻翻动,像一群振翅欲飞的鸟儿。
“景监你看,”
卫鞅指着远处,那里的工匠们正在为新学堂奠基,“从前秦人像野草一样疯长,如今总算有了扎根的土壤。”
他想起自己刚入秦时,孝公曾问他强国之策。
那时他说的是耕战,是法治,却忘了最重要的一样——让这片土地上的人,真正抬起头来,看见远方。
暮色降临时,博学堂的灯火次第亮起。
许行还在给农夫们讲解新的农具图纸,申不害正和学子们讨论律法的细节,那位鲁国儒生则在教几个孩童吟诵诗经。
不同的声音从窗棂间飘出,在栎阳的夜空里交织成一片温暖的声浪。
卫鞅转身走下城墙,步履轻快。
他知道,秦国的强大,从此不止有甲兵的寒光,还有灯火里的希望。
那些此刻在学堂里读书的孩童,终将带着秦国的名字,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