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368集 文化变革

第368集 文化变革(2 / 3)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喝醉后被白梦妍捡回家 血圣 悍匪重生,我略微出手已无敌 盛唐华章 战骨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不败战神 尘暮归残楼 你惹他干嘛,他连昆仑都敢踏平 清灵爱忘羡

忙避开,眼中闪过一丝动容,“我听闻秦地重视农耕,特来传授区田法,让亩产再增三成。”

卫鞅大笑:“先生此来,胜过千军万马!”

许行在博学堂开讲的那天,学堂外挤满了踮脚张望的百姓。

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的场景:几十个穿着各异的士人围坐在一起,听一个外乡人讲如何耕地施肥,连卫鞅都坐在末席,听得专注。

有个老农忍不住凑上前,被侍卫拦住时,许行却摆手:“让他进来,我讲的本就是给农夫听的。”

那老农后来成了博学堂的常客,每次听完课都要把学到的新法子教给乡邻。

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百姓带着干粮赶来听课,有的人甚至从百里外的郊县步行而来。

可麻烦很快就来了。

一位来自鲁国的儒生在讲学时,痛斥秦国新法“失却礼义”

,主张恢复古法。

这话传到卫鞅耳中时,他正在查看新铸的农具。

景监急得满脸通红:“商君,此人分明是甘龙请来的奸细,当众诋毁新法,必须严惩!”

卫鞅却放下农具,走到窗边望向博学堂的方向:“他讲他的儒学,我行我的新法,有何妨碍?”

“可百姓都被他说动了,有人开始念叨旧礼的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念叨几句又何妨?”

卫鞅转过身,眼中闪着锐利的光,“你让军匠把新法条文刻在学堂门前的石碑上,再请法家的申不害先生来讲‘法与时移’的道理。

让百姓自己看,自己选,哪个对秦国有利。”

申不害的到来让博学堂真正热闹起来。

这位韩国学者擅长刑名之术,讲课时常拿列国变法的得失做例子,讲到精彩处,连窗外偷听的贩夫走卒都忍不住喝彩。

有次他和那位鲁国儒生在学堂前辩论,从日出争到日暮,围观的百姓越聚越多,最后竟有人搬来板凳当起了裁判。

“商君这是在玩火。”

甘龙看着街上争论不休的人群,对公子虔说道,“让这些外乡人在都城蛊惑人心,早晚要出乱子。”

公子虔却盯着博学堂那面插满各国旗帜的院墙,沉默半晌才道:“上次我去视察军备,听到两个士兵在讨论兵法,说的竟是孙武子的‘知己知彼’。

这在从前,是连将领都未必懂的道理。”

甘龙猛地抬头,满脸难以置信。

卫鞅并没有止步于博学堂。

他让人把许行的区田法、墨家的守城术、名家的辩学都刻成竹简,分到各县的乡校。

又在栎阳的市集旁盖了十二间瓦房,每间房挂着不同的牌子:算学、医术、营造、音律……每个牌子下都坐着一位来自列国的行家,免费为百姓答疑解惑。

有个叫黑夫的少年,原本是栎阳街头的孤儿,靠给人跑腿送信过活。

他常溜进博学堂偷听,竟慢慢识了字。

有天算学先生出了道丈量土地的难题,满座学子都束手无策,黑夫却怯生生地递上一根树枝,在地上用新法的度量衡算出了答案。

卫鞅听说后,亲自召见了黑夫。

看到少年因常年握笔而生出薄茧的手指,他忽然想起自己初到秦国时,在栎阳街头看到的那些连名字都不会写的百姓。

“你想学什么?”

卫鞅问。

黑夫低着头,声音却很清晰:“我想学报国的本事。”

后来,黑夫成了博学堂最出色的学生,既能背诵商君书,也能推演兵法,还跟着墨家弟子学会了制造连弩。

多年后,正是他带着三百名精通器械的士兵,在函谷关击退了五国联军的进攻。

转眼又是三年。

这年春天,卫鞅再次站在栎阳城头,看到的景象已全然不同。

街上的孩童会指着布告念出上面的条文,田埂上的农夫能说出节气的推算方法,连茶馆里的说书人,讲的都不再是神鬼故事,而是管仲相齐、百里奚治秦的典故。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震惊!开局校花给我生了三胞胎 这个明星只想学习 谁让他办案的? 同时穿越:全是深渊难度 华娱从代拍开始 满级大佬混都市 从影评人到文娱大佬 全职法师:召唤黑龙天,神力之巅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重生美利坚,我是华尔街传奇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