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强大了,这些无稽之谈自然会不攻自破。”
话虽如此,景监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
他知道,君心难测,就算孝公再信任卫鞅,面对如此汹涌的流言,也难免会产生疑虑。
果然,没过多久,孝公就派人传来旨意,召卫鞅入宫。
接到旨意的那一刻,卫鞅的心里也不禁咯噔一下。
他虽然嘴上说相信孝公,但真要面对可能存在的猜忌,心里还是有些忐忑。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冠,跟着传旨的内侍向宫中走去。
一路上,卫鞅看到宫中的侍卫比平时多了不少,个个神色严肃,气氛显得格外凝重。
他知道,这恐怕都是拜那些流言所赐。
来到孝公的书房,卫鞅看到孝公正坐在案前,手里拿着一卷竹简,神情平静,看不出丝毫异样。
“臣卫鞅,参见君上。”
卫鞅躬身行礼。
孝公抬起头,放下手中的竹简,目光落在卫鞅身上。
他的眼神深邃,像是能看透人心。
卫鞅的心里更加紧张了,他不知道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
两人沉默了片刻,书房里的气氛显得有些压抑。
卫鞅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一声声,如同擂鼓。
就在卫鞅以为孝公要质问自己的时候,孝公却突然笑了起来。
“卫鞅,你可知我为何召你前来?”
卫鞅定了定神,说道:“臣不知。
但臣猜想,或许与近日城中流传的流言有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错。”
孝公点了点头,“外面都说你拥兵自重,想谋反,你怎么看?”
卫鞅心中一紧,连忙跪下:“君上明鉴!
臣对秦国忠心耿耿,对君上更是一片赤诚,从未有过半点二心!
那些流言都是无稽之谈,是有人故意造谣中伤,想破坏变法大业,请君上一定要明察!”
孝公看着跪在地上的卫鞅,脸上的笑容更加温和了。
他站起身,走到卫鞅面前,亲手将他扶了起来。
“卫鞅,起来吧。”
孝公拍了拍卫鞅的肩膀,“我信你。”
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像一股暖流,瞬间涌遍了卫鞅的全身。
他看着孝公真诚的眼神,心中的所有忐忑和不安都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感动。
“君上……”
卫鞅的声音有些哽咽,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现千言万语都堵在喉咙里,说不出来。
最终,他只是重重地跪了下去,对着孝公磕了三个响头。
“臣……臣定当肝脑涂地,报答君上的知遇之恩!”
孝公扶起卫鞅,笑着说道:“起来吧,说这些就见外了。
你我君臣同心,共图强秦大业,何必说这些客套话?”
“君上所言极是。”
卫鞅站起身,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眼神变得无比坚定,“那些造谣者想用流言蜚语来离间我君臣,阻挠变法,他们太天真了!
臣定会让他们看看,他们的阴谋是绝不会得逞的!”
“好!”
孝公称许地点了点头,“我就喜欢你这股劲头。
变法之路,本就充满荆棘,有这些人的阻挠,才更能说明我们做的是对的。
你放心,只要有我在,就绝不会让任何人破坏变法!”
“谢君上!”
卫鞅的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斗志。
他知道,有了孝公的坚定支持,自己就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了。
君臣二人又商议了一些关于变法的事宜,直到深夜,卫鞅才离开王宫。
走在回府的路上,月光洒在栎阳的街道上,给这座古老的都城披上了一层银霜。
卫鞅的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了自己初来秦国时的情景,想起了与孝公的三次会面,想起了变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阻力。
他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