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268集 展望未来

第268集 展望未来(2 / 3)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喝醉后被白梦妍捡回家 血圣 悍匪重生,我略微出手已无敌 盛唐华章 战骨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不败战神 尘暮归残楼 清灵爱忘羡 造反成功后,方知此地是红楼

给你们评‘生产模范户’,新户口簿上还能盖红章呢!”

第三章集市上的蓝本子

每逢初三、初六,镇上的集市就像被点燃的炮仗,炸开了热闹。

卖油条的、耍把式的、换洋火的,吆喝声能传出二里地。

但今年的集市上,最显眼的不是琳琅满目的货物,而是赶集人腰间别着的蓝布户口簿。

“张大哥,来二斤盐!”

王大爷把户口簿往柜台上一放。

盐铺老板老周拿起册子翻了翻,在封底的“交易记录”

页上用指甲划了道印:“赵家屯赵铁柱家,购盐二斤,按公价七分。”

这是新户籍制度的又一个妙处——凭借户口簿,沦陷区百姓能以根据地的公价购买紧缺物资。

过去日伪管控盐铁,一斤盐能换半袋小米,现在有了政府撑腰,百姓腰杆硬了,买东西也不用看奸商脸色。

“老周,给俺称二尺红头绳!”

春杏挤到柜台前,鬓角还沾着赶路的汗珠。

她翻开户口簿,里面夹着张泛黄的纸条,是上次去根据地换布时开的证明。

“区里说,下半年要办‘纺织合作社’,妇女们纺的线能拿户口簿记工分,到时候换布换粮都方便。”

旁边的肉摊前,围着几个穿短打的汉子。

卖肉的刘屠户手里拎着刀,嗓门洪亮:“都把户口簿拿出来!

按人头限购,一人半斤!

这是政府定的规矩,多了没有!”

有人嘟囔:“刘大哥,多给二两呗,孩子好久没见着肉星了。”

刘屠户把刀往案板上一拍,震得肉颤:“不行!

这户口簿上记着各家人口呢,多给你二两,我就得去区公所喝西北风!

再说了,这肉是游击队打了汉奸据点缴来的,得按规矩分!”

说话间,一队巡逻的民兵走过。

他们戴着红袖章,腰里别着红缨枪,个个精神抖擞。

领头的正是赵铁柱,他拍了拍腰间的户口簿:“都快点买,买完赶紧回家干活!

下午区里还要来教咱们修水渠呢!”

阳光穿过集市的棚顶,照在一本本蓝布户口簿上。

那红色的印章在光线下格外醒目,像一颗颗跳动的火苗,映着百姓们脸上的笑意。

第四章夜校里的新名字

村头的破庙,如今成了夜校。

白天是孩子们上课的地方,晚上就挤满了识字的大人。

墙上挂着块黑板,上面用白粉笔写着“人、口、手”

三个字,旁边还画着个简笔画的户口簿。

“大家把户口簿拿出来,跟着我念:‘抗日民主政权居民登记证’。”

李干事站在黑板前,手里举着本户口簿。

台下坐着的,有头花白的老汉,也有抱着娃的新媳妇。

王大爷戴着老花镜,手指在户口簿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挪:“抗、日、民、主……”

他念得磕磕绊绊,脸上却带着股认真劲儿。

“俺这辈子,就认识自己的名字,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对着户口簿学文化。”

春杏坐在第一排,怀里抱着个布包,里面是她的户口簿和新买的铅笔。

她一笔一划地在本子上描着自己的名字——“陈春杏”

过去她嫁给赵铁柱,在日伪的户籍簿上只记着“赵陈氏”

,如今终于有了自己的大名。

“李干事,你看俺写得对不?”

春杏把本子递上去,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股韧劲。

李干事笑着点头:“对!

春杏同志,以后你就是咱妇女识字班的班长了!

等学会了写字,就能在户口簿上自己填家庭收支了。”

教室后排,几个年轻小伙凑在一起,正对着户口簿商量事。

“柱子,你说咱要是报名参加区里的修路队,这户口簿上能记‘工人’不?”

一个叫石头的青年问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纯恨夫妻双重生,我嫁权贵你哭啥 沪上来了个小神兽,叉腰旺全家! 出口成真!对照综艺女配发疯爆红 八零重生:我养废了白眼狼们 夜尽时天明 听说杀人如麻的权臣暗恋我 全球异能:只有我在修仙 不撩禁欲哥哥后,她被疯吻囚宠 从影评人到文娱大佬 和渣夫同归于尽后又双双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