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267集 传承抗战精神

第267集 传承抗战精神(1 / 3)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喝醉后被白梦妍捡回家 血圣 盛唐华章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尘暮归残楼 清灵爱忘羡 造反成功后,方知此地是红楼 四合院:重生六零,我打猎致富 大秦:穿越王侯,逆袭杀流氓? 别人练功吃苦,你直接速通高武?

薪火:胜利后的精神传承

第一章清晨的铃声

1946年的初秋,阳光第一次毫无顾忌地洒在青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城墙上残留的弹孔被晨露浸润,像一个个沉默的眼睛,望着街道上背着书包的孩子们。

青阳城立小学的铜铃刚响过,三年级的教室里,木质课桌被擦得亮,空气中弥漫着粉笔灰和旧书本的味道。

李冬冬把补丁摞补丁的书包塞进桌肚,目光却忍不住瞟向讲台旁那个陌生的身影。

来人穿着洗得白的灰布军装,左臂上“八路”

的袖标虽然褪了色,针脚却依然整齐。

他脸上有道从眉骨延伸到下颌的疤痕,笑起来时,那道疤痕会微微牵动,像一道凝固的闪电。

“同学们,我叫陈大山,”

男人的声音带着沙场磨砺出的沙哑,却又透着温和,“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讲去年冬天,咱们青阳城的老百姓,是怎么跟鬼子的‘户籍统制’较劲的。”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窗外的老槐树沙沙作响,阳光透过玻璃,在陈大山胸前的军功章上折射出细碎的光。

冬冬注意到,那枚军功章的边缘有些磨损,像是被无数次摩挲过。

第二章登记处的月光

陈大山的讲述从一条黑暗的长队开始。

他说,那时候青阳城的百姓们天一黑就不敢点灯,可登记处的探照灯却亮得像鬼火。

日伪军的皮靴声在石板路上敲得人心慌,有个卖糖葫芦的老爷爷因为没带齐“良民证”

,被狠狠掼在墙角,竹筐里的糖葫芦滚了一地,红得像血。

“同学们,你们现在能背着书包上学,知道靠的是什么吗?”

陈大山忽然弯下腰,目光扫过每一张稚嫩的脸庞,“靠的是有人在黑夜里点起一盏灯。

就像王大爷,他是咱们地下党的交通员,那天晚上,他揣着登记处的布防图,装成拾破烂的,在墙根下蹲了整整一夜。”

冬冬的同桌小月偷偷抹了把眼睛。

她想起爷爷说过,去年冬天家里断了粮,是穿灰衣服的人半夜从墙缝里塞进来半袋红薯。

陈大山从帆布包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纸,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画着地图,角落还有块深色的污渍。

“这就是王大爷当年送出去的情报,”

他指尖轻轻拂过污渍,“这上面的血,是他被日伪军现后,咬着牙藏在鞋底带出来的。

后来咱们的游击小队照着这图,摸掉了三个岗哨,把登记处的账本全烧了。”

第三章保甲长家的窗户

午后的阳光斜照进社区的“抗日精神宣讲站”

那是一间临街的瓦房,墙上贴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的旧标语,墨迹虽已斑驳,笔画却依然遒劲。

张大妈正带着几个妇女纳鞋底,旁边的小板凳上,坐着几个溜出家门的半大孩子。

“保甲连坐那阵子,谁家烟囱冒个烟都得盯着,”

张大妈手里的锥子穿过鞋底,出“噗”

的一声,“西头的李木匠,就因为给八路军修过枪托,91h01e保甲的人都被关起来了。

可你们猜怎么着?”

她放下鞋底,声音压低却透着兴奋:“关在祠堂里的时候,有人用指甲在砖头上刻暗号,有人把窝头掰成八路军帽子的形状。

最绝的是王嫂子,她装病咳血,把情报塞进药渣里,让送饭的小孩带出了祠堂。”

旁边的小虎突然举起手:“张奶奶,我爹说他以前给地下党送过信,用的是烤红薯的炉子!”

张大妈笑着摸了摸他的头,眼角的皱纹里都是光:“对呀,就是这样,老百姓的智慧,比鬼子的枪杆子厉害多了。”

墙角的收音机突然响起来,播的是《游击队之歌》。

几个妇女跟着小声哼唱,纳鞋底的动作也跟着节奏起落。

阳光穿过窗棂,在她们布满老茧的手上投下细密的影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穿成冷宫弃妃,我在后宫开小卖部 替嫁后成了校草的豪门后妈 从宠物店开始 穿书八零:我在海岛搞科研 绝对权力 重生后女帝拿了美强惨剧本 继兄宠我掌心娇,亲哥红眼悔断肠 平妻?狗都不当,满塘大佬不香嘛 潮湿咬痕 直播反串:我一笑倾城,掰弯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