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代号“书生”
。
“客官要多少?得先付定金。”
陈兰按照约定回答。
“十盏,先付这个。”
年轻人从皮夹里抽出一张伪币,放在柜台上。
陈兰眼尖,看到伪币背面用铅笔划了个小小的“指纹”
图案。
“客官稍等,我去库房看看材料。”
陈兰把伪币揣进围裙口袋,转身进了里屋。
书生跟进来,低声说:“陈姐,我刚从‘东亚共荣人口管理株式会社’楼下过,看见他们在装修,门口停着好几辆卡车,卸的都是铁柜子和玻璃片,像是照相馆用的那种。”
“小林次郎呢?”
“听说今天下午在伪市政府开会,讨论‘新户籍制度试点方案’,参会的还有各区伪保长。”
书生推了推眼镜,“我混进会场旁边的茶水间,听到他们说试点区定在城西的‘富贵坊’,下月初一开始采集指纹和拍照,还说什么‘大日本帝国的科学管理,能让支那人安分守己’。”
城西富贵坊,那是富商云集的地方,日伪选那里做试点,显然是想先拿有头有脸的人开刀,再以此威慑普通百姓。
陈兰咬了咬嘴唇,下月初,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半个月了。
“你赶紧把试点区和时间的消息传给老周,我去联系其他同志,看看能不能在他们设备安装前做点什么。”
陈兰拿出纸笔,飞快地写了几个字,折成纸团塞进书生手里,“还有,想办法搞清楚他们采集指纹用的是什么墨水,拍照的底片存在哪儿,这些都是关键。”
书生点点头,将纸团藏进钢笔帽里,又恢复了那副文质彬彬的样子:“老板,那灯笼我下午来取。”
说完,转身离开了灯笼铺。
陈兰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看着书生融入巷口的人流。
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她脸上,映出一双沉静而坚定的眼睛。
她知道,仅仅把消息送到根据地是不够的,在沦陷区这片土地上,他们必须主动出击,用血肉之躯去阻挡日伪的“科学枷锁”
。
隔壁张婶家传来孩子的哭闹声,大概是小顺子又被他爹揍了。
陈兰想起小顺子昨天偷偷跟她说的话:“兰姨,我爹说日本人要给我们按红手印,像画押一样,是不是以后我们就不能跑了?”
不能跑?陈兰在心里默默重复着这句话。
不,不仅要跑,还要让所有想跑的人都能跑出去,让所有被按上红手印的手,都能握起反抗的拳头。
她重新拿起竹条,开始扎制一个新的灯笼骨架。
这一次,竹条在她手里被削得格外锋利,仿佛不是在做灯笼,而是在打磨一把对抗黑暗的利刃。
窗外,江城的上空阴云密布,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暗流涌动中积蓄力量。
而她和所有潜伏在黑暗里的火种,只等根据地的信号一到,便要燃起燎原的烈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