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源源不断地涌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
户籍制度的推行,让东北的人口管理更加科学,赋税征收更加合理。
朝廷的财政收入增加了,东北的边防也得到了加强。
更重要的是,旗民和流民的矛盾逐渐缓和了。
他们在一起生活、劳作,互相学习,互相融合。
很多旗民学会了汉人的农耕技术,很多流民也学会了旗人的骑射本领。
巴彦成了一个农场主,他把自己的土地租给流民耕种,自己则负责管理和销售。
他赚的钱比以前多多了,还娶了一个汉人的姑娘。
“爹,”
巴彦对巴图鲁说,“你看,这新制度也挺好的嘛。
咱们旗人不能再靠祖宗吃饭了,得自己挣钱了。”
巴图鲁看着儿子忙碌的身影,点点头,又摇摇头。
他还是怀念以前旗人的风光,但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日子更实在。
陈老实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他靠着自己的地契,从官府贷了款,扩大了种植面积,还买了牲口。
他的儿子还考上了奉天的新式学堂,成了家里的第一个文化人。
“这都得感谢李大人啊!”
陈老实常常对人说,“要不是他推行这户籍制度,咱们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李恩涵已经调任别处了,但他在东北推行的户籍改革,却像一颗种子,在黑土地上生根芽。
它标志着中国的户籍管理向近代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东北的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夕阳下,奉天城的轮廓渐渐模糊。
但黑土地上的故事,却刚刚开始。
那些曾经为了土地和身份争吵不休的人们,如今已经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共同编织着一个新的梦想。
而那本厚厚的户籍册,就像一部历史的见证,记录着这片土地上生的一切,也预示着它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