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208集 元朝四等人制与户籍歧视

第208集 元朝四等人制与户籍歧视(1 / 4)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喝醉后被白梦妍捡回家 血圣 悍匪重生,我略微出手已无敌 盛唐华章 战骨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尘暮归残楼 清灵爱忘羡 造反成功后,方知此地是红楼 四合院:重生六零,我打猎致富

元朝四等人制与户籍管理中的民族歧视体系

一、四等人制的形成背景与制度渊源

(一)蒙古征服的历史轨迹与民族格局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后,开启了大规模的扩张进程。

14年灭金,1241年蒙古铁骑深入东欧,1258年灭阿拉伯阿拔斯王朝,1279年最终覆灭南宋,形成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

在征服过程中,蒙古政权接触到多元民族群体:最早归附的西域诸族(畏兀儿、回回等)、华北的汉族与契丹、女真遗民,以及南方的南宋汉族群体。

不同民族归附时间、文化传统与对蒙古政权的忠诚度差异,成为四等人制形成的现实基础。

蒙古传统的“黄金家族”

血缘认同与草原游牧社会的等级观念,为民族分层提供了思想资源。

同时,金朝统治中原时期推行的“女真、渤海、契丹、汉儿”

等级制度,以及西夏对境内民族的差异化管理,也为元朝提供了制度参照。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为巩固蒙古贵族统治,亟需一套能平衡各民族利益、强化族群壁垒的管理体系,四等人制由此应运而生。

(二)四等人制的法律化与户籍绑定

四等人制并非成文法中的明确条款,而是散见于《元典章》《通制条格》等政书中的政策实践。

至元年间(1264-1294),朝廷通过一系列诏令将民族等级与户籍管理正式绑定:

-蒙古人:作为统治民族,户籍归宗正府管理,享有“国族”

特权;

-色目人:包括西域各族、中亚人及部分欧洲人(如钦察人),因较早归附且擅长商业、技术,被蒙古人倚重,户籍由宣政院及地方官府双重管辖;

-汉人:又称“汉儿”

,指原金朝统治下的汉族、契丹、女真、渤海等族,户籍归户部统辖;

-南人:原南宋统治下的汉族及南方少数民族,被视为最后征服的“亡宋遗民”

,户籍管理最为严苛,由江南行中书省直接管控。

这种划分突破了传统中原王朝“内诸夏而外夷狄”

的文化认同框架,代之以征服时序与族群出身为核心的政治等级,形成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制度化民族歧视体系。

二、四等人制在户籍管理中的具体实践

(一)户籍登记与身份区隔

元朝户籍制度实行“诸色户计”

,即在职业户种(军户、匠户、民户等)之外,叠加民族等级属性。

登记时,官府需在户籍册中明确标注“蒙古”

“色目”

“汉人”

“南人”

身份,甚至细化到具体部族(如色目人中的“畏兀儿”

“回回”

)。

例如,1970年出土的《黑城户籍文书》显示,甘肃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的户籍簿中,每户均注明民族成分,蒙古军户可免服杂泛差役,而汉人民户需承担沉重赋役。

不同民族的户籍档案由不同机构保管:蒙古宗王、贵族的户籍属宗正府“玉牒”

系统,严禁汉人官员查阅;色目富商大贾的户籍由市舶司与地方官府共管;汉人与南人的户籍则归入州县“黄册”

,但需定期向蒙古监察机构“肃政廉访司”

报备。

这种隔离式管理,从制度上固化了民族间的身份鸿沟。

(二)政治权利的等级分配

1入仕途径的民族限制

元朝官制中,中央政府的核心职位(如中书省丞相、枢密使)几乎全由蒙古、色目贵族担任。

至元二年(1265)规定:“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色目人充同知,永为定制。”

达鲁花赤作为地方最高监临官,必须由蒙古人或少数亲信色目人担任,汉人、南人仅能担任副职。

科举考试更凸显民族歧视。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上错婚车,错娶千亿女总裁 我们[暗恋] 看见弹幕后,绿茶小姐又在装柔弱 惠妃不想养崽(清穿) 喂养祖宗后,我打造了顶级豪门 体育及其生存 雷神大洪 渣男搞大替身肚子,我转身高嫁京圈太子 重生07:从小学生开始加点 我可不是东京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