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187集 地方豪强大族与户籍博弈

第187集 地方豪强大族与户籍博弈(3 / 4)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喝醉后被白梦妍捡回家 血圣 悍匪重生,我略微出手已无敌 盛唐华章 战骨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不败战神 尘暮归残楼 你惹他干嘛,他连昆仑都敢踏平 清灵爱忘羡

制使豪族难以大规模藏匿人口,宪宗时期的荆南节度使裴均曾通过连保制,在辖区内查出“隐户万二千余”

(三)监察体系的立体监督

中央御史台设立“户籍巡查使”

,每年分两次巡视地方户籍管理。

玄宗时期的监察御史韦利器明“三比法”

:将户籍(现籍)、记账(前次户籍)、手实(户主自报)三者对比,现差异即追查到底。

《册府元龟·邦计部》记载,韦利器在河北道巡查时,通过三比法查出“伪冒户籍者三千余户”

地方则设立“户曹参军”

专职户籍管理,州级户曹需每季度向吏部报送《户籍增减状》,县级户曹则负责具体的造籍工作。

民间举报制度也被纳入监督体系,玄宗下诏“有能纠告隐藏户口者,据所纠告,给赏钱百贯”

,代宗时期更将赏格提高到“每纠一户,赏钱五十贯”

敦煌p2803号文书保存了一份唐代举报隐户的状子,某百姓举报“邻人王二狗,隐口三,占田五十亩”

,官府核查属实后,举报人获得了“赏钱三十贯”

这种全民监督机制使豪族隐匿人口的风险大大增加。

四、博弈困局:制度理想与现实的鸿沟

(一)执行失效的三重困境

官僚腐败成为户籍清查的最大障碍。

文宗时期的江西观察使吴士矩,在括户中“受豪族赂金,隐没户口三万余”

,《新唐书》记载其“以括户为名,实则肥私”

更普遍的是“通融造籍”

现象,地方官在编造户籍时,对豪族“减年增状”

的请求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会昌年间的虢州刺史,在造籍时将当地豪族的成丁年龄普遍改小三岁,使他们规避了“中男”

至“丁男”

的赋税跃升。

地方保护主义加剧了清查难度。

安史之乱后,藩镇节度使为扩充实力,公然庇护辖区内的豪族隐户。

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括管内户口,得七万”

,但实际辖区人口远此数,他将大量隐户编为私兵,《旧唐书》记载其“户版不籍于天府,税赋不入于朝廷”

这种情况下,中央派来的括户使往往被藩镇以“擅动户籍,动摇民心”

为由驱逐,德宗时期的括户使杜佑在淄青镇就曾被节度使李纳扣押。

技术条件的限制也不容忽视。

唐代户籍全靠人工抄写,长安的户部司虽有“户籍档房”

,但开元年间全国户籍档案已达“五千余卷”

,查阅十分困难。

肃宗时期的户部侍郎元载曾感叹:“每岁造籍,吏胥因缘为奸,飞走易名者不可胜计”

,因为人工核对难以现细微的户籍篡改。

更麻烦的是人口流动,随着商品经济展,“行商”

“浮客”

大量出现,这些人“岁无定处,籍无定所”

,传统的固定户籍管理根本无法覆盖。

(二)豪族势力的韧性根源

宗族血缘网络构成了抵抗朝廷的组织基础。

弘农杨氏通过“族规”

“族田”

“族学”

三位一体的体系,将族人牢牢控制在宗族内部。

其族规规定:“凡附籍官府者,须经族老同意,擅自入籍者,削除族籍”

,这种内部纪律使朝廷难以分化瓦解。

族田则为隐户提供生存保障,河东薛氏的族田“岁入租米万石”

,足以养活数千隐户,使他们不必依赖国家均田。

文化话语权赋予豪族合法性优势。

范阳卢氏自设“家学”

,培养族人精通律法与典章,在与官府博弈时总能找到制度漏洞。

德宗时期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首富大小姐是农村来的 有那么多前女友,我真的是被迫的 重生八零:一脚踹飞恶婆婆 传奇生涯:我是神医 重生都市之修真弃少 震惊!开局校花给我生了三胞胎 这个明星只想学习 小司机的美女总裁老婆 偏护寡嫂不成婚?扇完巴掌嫁权臣 穿越,但是钢铁雄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