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188集 宦官专权对户籍管理的破坏

第188集 宦官专权对户籍管理的破坏(1 / 3)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盛唐华章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尘暮归残楼 清灵爱忘羡 造反成功后,方知此地是红楼 四合院:重生六零,我打猎致富 大秦:穿越王侯,逆袭杀流氓? 别人练功吃苦,你直接速通高武? 快穿之人渣洗白手册 红楼之王狗儿科举记

浊乱户籍: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对户籍制度的破坏与社会影响

一、权宦干政:唐朝后期宦官专权的历史土壤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中央集权遭遇毁灭性打击,藩镇割据、朝臣党争与皇权式微形成三重困局。

代宗时期,为制衡藩镇与外朝官僚,皇帝开始将禁军兵权交付宦官,德宗贞元年间,神策军完全由宦官掌控,形成“宦官典兵”

的政治传统。

至宪宗以后,宦官集团通过控制皇位继承(如拥立穆宗、文宗等)、操纵朝局(甘露之变后宦官权势达顶峰),成为凌驾于皇权之上的实际统治力量。

《旧唐书·宦官传》载:“自贞元之后,威权曰炽,兰锜将臣,率皆子畜;藩镇戎师,必以贿成。”

这种权力结构的畸变,为宦官染指户籍管理埋下隐患。

户籍制度作为封建国家控制人口、征赋役的根基,在唐朝前期依托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形成“人地挂钩”

的严密管理体系。

但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瓦解,户籍与土地、赋税的对应关系逐渐松弛,朝廷对人口的掌控力本就削弱。

而宦官集团为攫取经济利益、培植私人势力,将触手伸向户籍领域,利用制度漏洞与权力垄断,系统性破坏户籍管理的公正性。

二、利欲熏心:宦官干预户籍管理的运作机制

1操控户籍审核:从中央到地方的利益链条

唐朝户籍管理的核心机构为户部度支司,地方则由州县户曹负责具体登记。

宦官集团通过两种途径渗透:其一,安插亲信担任户部要职或地方户曹。

如文宗时期,大宦官仇士良的养子仇文义曾任户部郎中,“专掌诸道户籍勾检,凡州县申报丁口,多以赂改易”

(《唐会要·籍帐》);其二,直接干预户籍编造流程。

唐朝户籍每三年一造,需户主自报丁口田产,经里正、州县层层审核后上报中央。

宦官则利用审核环节收受贿赂,允许富户隐瞒人丁、虚报年龄(如将成丁改为中男,逃避赋役),或为商人伪造“乡籍”

以获取科举资格。

2篡改户籍档案:技术手段与制度漏洞的结合

长安崇贤坊的司天台户籍档案库,本是存放全国户籍黄籍的禁地,却在懿宗时期因宦官田令孜“纳诸道节度使赂,遣人窜改库籍”

(《新唐书·食货志》)。

宦官集团利用掌管宫城门禁的便利(神策军宦官兼领宫苑使),私闯档案库篡改记录,常见手段包括:刮补户籍文书(用刀刮去原记录后重写)、更换籍页(将伪造户籍页替换原档)、虚增“侍丁”

名额(为权贵家庭添加免役人口)。

僖宗时,甚至出现“长安富民,率以千缗赂宦官,得虚挂神策军籍,免其徭役”

的现象(《资治通鉴·唐纪七十二》),神策军户籍成为逃避赋役的“护身符”

3创设特权户籍:破坏户籍制度的公平性

宦官为巩固势力,私自创设多种特权户籍类别:

-“宫市户”

:名义上为宫廷采买服务,实则由宦官亲信掌控,免交商税,甚至持“宫市牌”

强买强卖,《顺宗实录》记载的“宫市之弊”

即与此相关;

-“神策户”

:凡挂靠神策军籍者,不仅免役,还可获得官府补贴,至唐末,神策军户籍中“虚籍占额者十之七八”

(《旧唐书·食货志》);

-“寺观户”

:宦官与佛教寺院勾结,将亲信入籍为僧道,逃避世俗赋税,会昌灭佛时清查的“伪度僧尼”

中,半数以上与宦官有关联。

三、蠹政害民:户籍混乱引的社会经济危机

1财政崩溃:赋税流失与国家控制力衰减

宦官干预导致户籍登记严重失真。

德宗时期,全国登记人丁约1300万,而实际应服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夫君厌我便改嫁,王爷怀里不香吗? 年代娇娇下乡后被糙汉厂长追着宠 缠娇鸾 医仙传人:从校园到都市 我成为阴司之后,全球恐怖降临了 人在都市,系统在末世! 从市委大秘到权力之巅 朱颜执鼎 惊天大瓜,我在幕后爆料成神 和离后发家,极品前夫哭晕在茅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