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已然盘算好了要给刘邦一个下马威,让他知道这天下,还是得由自己说了算。
而其他诸侯,有的选择观望,看看项羽和刘邦之间会如何争斗,再决定自己的立场;有的则想要趁机捞取一些好处,开始在周边地区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整个天下又陷入了一种微妙而紧张的局势之中。
第八章:刘邦之虑
刘邦虽然占领了咸阳,可他心中的忧虑却丝毫未减。
他知道项羽的厉害,那可是战无不胜的猛将,且麾下兵力雄厚。
如今项羽正朝这边赶来,必定是来者不善。
在咸阳宫中,刘邦又一次召集了张良、萧何等人商议对策。
刘邦皱着眉头说道:“项羽此人,我等皆知晓他的脾性,如今他得知我占了咸阳,定然不会善罢甘休,这可如何是好?”
张良沉思片刻,说道:“主公,此刻切不可与项羽正面冲突,我军虽一路西进,颇有战果,但比起项羽的楚军,实力还是稍逊一筹。
依我之见,我们不妨主动示弱,将这咸阳城拱手相让,表明我们并无争夺天下之心,先稳住项羽,再从长计议。”
萧何也点头赞同道:“子房所言极是,此刻保存实力才是上策,只要主公能得民心,又有我们这些人辅佐,日后不愁没有机会成就大业。”
刘邦听了,虽心中有些不舍,但也明白这是当下最好的办法,于是便开始着手安排,准备迎接项羽的到来,同时也在暗中谋划着后续的展之路。
第九章:鸿门风云
没过多久,项羽果然率领大军来到了咸阳城外。
刘邦按照之前的计划,只带了少量随从,前往鸿门去拜见项羽,想要表明自己的心意。
可项羽的谋士范增却看出了刘邦的野心,他劝说项羽趁机杀掉刘邦,以绝后患。
在那鸿门的营帐之中,气氛格外紧张。
项羽坐在主位之上,面色阴沉,看着前来的刘邦,心中犹豫不决。
刘邦则是一脸谦卑,不停地说着好话,表明自己只是运气好先入了咸阳,一切都是为了项羽做铺垫,那咸阳城以及所获的财物等,都愿全部交给项羽。
宴席之上,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动手,可项羽始终下不了决心。
最后,刘邦在张良等人的帮助下,找了个借口,匆匆逃离了鸿门。
这一场鸿门宴,虽让刘邦逃过一劫,却也让他深刻地意识到,自己与项羽之间的争斗,已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了。
第十章:积蓄力量
从鸿门回来后,刘邦深知自己必须要尽快积蓄力量,才能在未来与项羽的对抗中有一战之力。
他听从张良、萧何等人的建议,被项羽封为汉王,前往汉中之地。
在那里,刘邦开始大力展农业,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使得汉中地区的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为军队提供了充足的粮草保障。
同时,他还积极招募士兵,训练军队。
韩信等一批军事人才也在这个时候投靠了刘邦,在他们的训练下,刘邦的军队战斗力日益增强,纪律也越严明。
刘邦还不断派出使者,与各路诸侯暗中联络,试图结成联盟,共同对抗项羽。
在这一段时间里,刘邦默默地做着准备,就像一只蛰伏的雄鹰,等待着展翅高飞、一飞冲天的那一天。
第十一章:楚汉相争
随着刘邦的势力不断壮大,楚汉相争的局面终于正式拉开了帷幕。
刘邦联合各路诸侯,打着讨伐项羽的旗号,从汉中出兵,开始了与项羽的长期对抗。
起初,项羽凭借着自己强的军事才能和精锐的楚军,多次击败刘邦的军队。
但刘邦并没有气馁,他依靠着自己稳固的后方,源源不断地补充兵力和粮草,与项羽打起了持久战。
在战争过程中,双方互有胜负,战况十分激烈。
韩信在北方开辟了第二战场,接连攻克了诸多城池,对项羽形成了合围之势。
而刘邦则在正面战场上,不断地牵制着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