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盟枢纽的“种子银行”
迎来第一百万颗种子时,正值融尘树的百年诞辰。
这颗编号为“-”
的种子,被装在一枚由弃星岩石与星盟水晶共同打造的容器里,由凯和莉娜亲自护送到枢纽。
当莉娜将种子放入恒温保存舱时,整个银行的全息屏同时亮起,展示着过去百年间收集的每一颗种子的故事——从裂石星第一粒杂交稻种,到枯水星域的沙稻种,从遗忘星域的记忆花种,到未知之域的星尘花原种,百万颗种子像百万颗星辰,在屏幕上组成了一幅流动的宇宙共生图。
“每颗种子都在说同一个词:‘连接’。”
阿月站在保存舱前,看着那枚特殊的容器,容器表面刻着一条蜿蜒的线,从弃星延伸至星盟枢纽,沿途标注着种子经过的每个星域,“从火山灰到稻田,从沙漠到花海,它们走过的路,就是‘星尘之约’最实在的轨迹。”
这颗百万号种子的来历,比所有人想象的都更动人。
它不是某种高产作物的种子,也不是珍稀植物的种源,而是一颗普通的“共生豆”
——这种豆子原产于枯水星域,经小石改良后能在沙漠固氮,又被弃星的培育师与星尘花共生种植,最终结出的豆荚里,每颗豆子都带着裂石星的螺旋纹、枯水的沙纹和弃星的火山纹,像三颗星球在豆种里完成了拥抱。
“它不是最珍贵的,却是最‘懂’共生的。”
莉娜仰着脸,看着保存舱里的种子,眼睛亮得像弃星的星尘花,“爷爷说,好种子不是能在所有地方生长,是能和所有地方的土地做朋友。
这颗豆子在裂石星学了扎根,在枯水星学了耐旱,在弃星学了抗毒,它知道怎么和每个地方好好相处。”
为了庆祝这一时刻,星盟举办了“种子博览会”
。
各族人带着自己星域的特色种子和种植故事,在共生广场搭建起临时展台:枯水星域的人用沙稻穗编织成星舰模型,展示沙稻如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遗忘星域的老人捧着会映出记忆的花种,讲述花朵如何帮他们找回失落的历史;影族人则用幻尘模拟星尘花的生长过程,让参观者“看见”
种子在土壤里扎根、芽、开花的每个瞬间,感受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最受欢迎的展台来自七星。
凯和莉娜没有展示种子,而是搭起了一个微型的“火山灰农场”
——用特殊材料模拟弃星的环境,里面种着最初的“韧”
的后代,周围还摆放着凯当年记录的岩壁拓片,上面歪歪扭扭的字迹记录着韧每天的生长:“韧今天多了一片叶”
“韧周围的灰变成了土”
“韧开花了,莉娜笑了”
。
“这才是最好的展品。”
一位来自静默星域的参观者看着拓片,眼眶湿润,“我们总以为共生需要复杂的技术,却忘了最本质的是‘坚持’——每天给花浇一点水,每天多一点耐心,就能在火山灰里种出奇迹。”
博览会期间,一场特殊的“种子交换”
在广场举行。
各族人用自己的种子交换他人的种子,不是为了改良品种,是为了传递故事:小石用裂石星的新稻种,换了枯水星域的沙枣种,承诺要让沙枣在裂石星结果;影族的星澈用能出共情旋律的花种,换了遗忘星域的记忆花种,说要让两种花在迷雾星域“合唱”
;凯则用弃星的星尘花种,换了静默星域的冰花种,笑着说要试试让火山灰里长出会结冰的花。
“交换的不是种子,是‘我在乎你’的心意。”
老农看着孩子们用自己做的种子标本互相赠送,脸上的皱纹里都堆着笑,“就像这百万颗种子,单独一颗或许微弱,但聚在一起,就能让整个宇宙都长满希望。”
博览会的最后一天,星盟议会宣布成立“种子学院”
。
这所学院没有固定的课程,而是邀请每个星域的种植能手担任老师,教大家如何根据不同的环境培育种子,如何在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