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星的星尘花海影像传回星盟枢纽时,共生广场的融尘树正落下今年最后一批果实。
阿月站在全息投影前,看着那些在火山灰中倔强绽放的七彩花朵,看着凯和莉娜在花丛中劳作的身影,眼眶不自觉地湿润了。
影像里,莉娜举着一朵星尘花,对着探测器的镜头比划着什么,动作稚嫩却充满力量,像在向宇宙宣告:“我们在这里,我们活下来了。”
“不需要我们送去物资,不需要我们派去专家,一颗种子就够了。”
老农拄着拐杖,凝视着影像中那块刻着记录的岩壁,“这才是‘千星计划’该有的样子——不是把星盟的模式搬过去,是让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长出属于自己的共生。”
弃星的故事像投入星盟的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远预期。
各族人自组织了“种子信使团”
,他们不携带武器,不宣讲条款,只带着经过改良的星尘花种子、星尘稻种和融尘树幼苗,前往那些尚未加入“星尘之约”
的星域。
与“千星计划”
不同,他们的任务不是“分享”
,是“陪伴”
——陪着当地人一起播种,一起等待芽,一起解决生长中的问题,像凯当年守护“韧”
那样,用耐心代替说教。
批种子信使中,有裂石星的小石,他带着岩居人特有的“分时种植”
智慧;有影族的年轻信使星澈,他继承了影澈的共情旋律,能快与陌生文明建立信任;还有弃星故事传开后主动报名的凯的同乡——曾经的战争难民,如今的星尘培育师,他的行囊里装着一把用弃星岩石打磨的锄头,锄头柄上刻着“新生”
二字。
“我们不是来教他们怎么做,是来学他们怎么活。”
这位培育师在出前说,“弃星的人能在火山灰里种出花,说明每个星域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我们要做的,是帮他们把智慧和种子结合起来,长出更茂盛的未来。”
信使团的第一站是“枯水星域”
——那里的行星表面9o被沙漠覆盖,淡水资源极度匮乏。
小石没有急于种下星尘稻,而是跟着当地人学习“集水术”
:他们在沙丘上挖漏斗状的坑,铺上防渗的兽皮,利用昼夜温差凝结露水;用骆驼刺的根系过滤沙中的微量水分,储存到陶罐里。
这些方法看似原始,却让枯水星域的人在绝境中繁衍了千年。
“裂石星的土地缺水,但你们的方法比我们的更巧。”
小石用带来的星尘稻种子与当地人交换了耐旱的沙枣种,“星尘稻需要水,但我们可以学你们的集水术,让它在沙漠里也能扎根。”
三个月后,小石和当地人一起,在集水坑旁种下了杂交的“沙稻”
——既有星尘稻的高产,又有沙枣的耐旱。
当第一株沙稻抽出稻穗时,枯水星域的族长用陶罐装满凝结的露水,递给小石:“这水以前只够一个人喝,现在能浇活庄稼,还能分一半给邻居。
你们带来的不只是种子,是‘我们能一起活下去’的念头。”
与此同时,星澈在“吵闹星域”
的经历则充满了意外。
那里的文明因语言不通,习惯用争吵解决问题,声音越大越被认为有道理。
星澈没有用幻尘翻译,而是教他们用星尘花的能量波动表达情绪——喜悦时花瓣舒展,愤怒时叶片蜷缩,接纳时释放绿光。
“他们不是喜欢争吵,是不知道怎么好好说话。”
星澈看着一群孩子用星尘花“对话”
,一个孩子的花释放出绿光,另一个的花便舒展花瓣回应,“当‘我愿意听你说’比‘我声音大’更有用时,争吵自然就少了。”
最动人的故事生在“遗忘星域”
——这里的文明因古老的瘟疫失去了大部分记忆,只靠刻在石头上的碎片传承历史。
凯的同乡带着弃星的星尘花种子来到这里,没有讲述星盟的故事,而是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