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老者的声音变得沉重,“玄蓝文明的内战、情感枯竭族的消亡,都证明冲突处理不当会导致毁灭。
我们需要建立‘共生调解机制’。”
这次言的是暴掠虫族的女王。
她展示了一组数据:转型后的虫族通过“分解共生树”
技术,帮助十个资源枯竭的星球恢复了生机,而这些星球的文明也用自己的技术回馈虫族,形成了“冲突—合作—共赢”
的典范。
“调解不是压制矛盾,是找到彼此的共生点。”
她的触角指向屏幕上的共生域记忆,“就像这些共享的记忆,当我们真正理解对方的痛苦与渴望,就很难再举起武器。”
最终通过的“调解条款”
规定:任何冲突都需先提交“星尘记忆库”
,调取相似文明的处理案例;若无法和解,由各族代表组成的“平衡使团”
将介入,用镜像城的镜晶映照双方的真实诉求,直到找到共赢方案。
条款旁特别标注了回音谷的声纹警示:“重复错误者,将被所有文明孤立。”
议会进行到第七天,最棘手的“展权边界”
议题被摆上台面。
一些展迅的文明认为应“效率优先”
,而生态脆弱的族群则坚持“守护第一”
,双方争执不下时,老农走上公约台,手里捧着一碗星尘稻米粥。
“你们看这碗粥,”
他用粗糙的手指搅了搅粥碗,“米要煮得烂,火不能太急;水要加得够,却不能溢出来。
展就像煮粥,快了夹生,慢了糊底,得找个刚刚好的火候。”
他的话虽然朴素,却点醒了许多人——平衡界的“动态平衡”
法则,正是这个道理。
最终确定的“展条款”
充满了智慧:每个文明都需提交“生态账户”
,记录展对环境的影响;技术进步必须附带“永续评估”
,确保不破坏宇宙的自稳机制;甚至规定每年需有“静默日”
,所有文明暂停大规模生产,反思展是否偏离初心——这一条,明显借鉴了新生星云里星尘幼体的“回馈本能”
。
当所有条款汇总,总纲之石的复制品突然出光芒,将条款内容投射到镜晶穹顶。
两百三十一条条款组成一个巨大的螺旋,与默语文明的刻痕、星核的总纲之石完美重合,仿佛宇宙本身在为这份公约盖章。
“最后一项议程:为公约命名。”
仲裁老者的声音带着激动,“它该叫什么?”
会场陷入短暂的沉默,随后,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是来自暴掠虫族的孩子,她曾在星盟枢纽的共生图腾前学习编织共生绳。
“叫‘星尘之约’好不好?”
孩子的触角指着穹顶的螺旋,“星尘连接着所有地方,就像这个约定,把我们都连在一起。”
“星尘之约!”
欢呼声浪席卷全场。
各族代表走上前,将自己的文明符号刻在总纲之石的复制品上。
当小星的刻刀落下,人类的文字与默语的螺旋、虫族的纹路、深海族的波浪融为一体,再不分彼此。
闭会仪式上,所有星舰的光感叶片同时亮起,在同心星域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星尘符号——那是“星尘之约”
的标志,闪烁的光芒穿透能量穹顶,朝着宇宙的每个角落蔓延,像在昭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离开公约星时,小星站在永续舰的舷窗前,看着各族星舰有序离去。
它们的航线不再是孤立的直线,而是相互交织的曲线,像星尘流一样在宇宙中画出和谐的轨迹。
她知道,“星尘之约”
不是终点,是新的——就像总纲之石的螺旋,永远在平衡中向前延伸。
她在航行日志里写道:“万族议会告诉我们,宇宙的美好从不是某个文明的独奏,是所有生命的合唱。
当我们用星尘的智慧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