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停,二徐跳上岸,船工引颈道别:“客人好走。客人若要改主意,转角处就有农家房舍,可将就一晚。”
徐玉嫌船家烦躁,“谢船家好意,我二人归心似箭不愿耽搁。”谓徐承道:“他赚我船资,还赚我们住他的客店,哼,不安好心。”
徐承站住脚,冷静道:“船家一再相劝或事出有因。先暂住一晚,与店家聊了家里情形,弄清楚了,明日再走不迟,你看如何?”
“啊哟,你担心甚么?最差不过再被扫地出门。”
想来也是,再不济无非被族长挥舞扫把赶将出来,又不是头一回,有什么可担心的。徐承刚要迈步走,却被徐玉拉住衣服。“哥,探亲的银两礼品可有准备?”
“临行之时不是交你一起打包了么。怎么,你没带上?”
徐玉不光自己没想到备上礼品,还把徐承准备的礼品给忘带了。
徐承气不打一处来,“徐玉啊徐玉,你特么除了讨项、穆二位部长欢心你还会什么!”
没说的,硬着头皮往前走吧!
矮小的石砌城墙横在面前,门洞上阳刻‘双溪古里’,四个字上爬满了青苔。木栅已腐朽破烂,一推即开。穿过门洞,老樟树与老枫树立于卵石路两边,老枝粗杆苍健雄壮,树冠庞大如盖,挡住落日的余晖,门墙内光景清幽,更有些许的阴森凄静。
回龙桥跨过文溪连接两岸,桥上中间构建一座玲珑轻巧的四角攒尖亭,桥下溪水淙淙,悠扬着琴瑟的交响。拾级回龙拱桥,眼前便是二徐儿时读书的遇春书院。书院后面的吊脚楼偶有烛火闪烁,俩兄弟原地站住,泪水喷涌而出。
回龙桥、文溪、遇春书院,徐家屯,把这些名字攒起来审,老于世故者可略猜一二。文溪,取建文帝的‘文’;回龙桥,取‘回龙’二字,其义盼建文皇帝能重登大宝;遇春书院则清晰明朗,乃为纪念本朝开国大将常遇春。
徐家屯,顾名思义,徐姓聚居之所,为开国大将徐达二世孙徐秀仕所建。时燕王朱棣起兵篡位,徐秀仕随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的大军与朱棣北军厮杀,兵败,为避靖难之祸远遁,隐于施州深山中世代繁衍。
传自徐承徐玉一辈,出了这两个丧门星。徐家屯有演武场也有文昌阁,既习武也读书,只二徐素爱武艺不喜读书,被族长赶鸭子上架去参加县试,二徐藏小抄于鞋帮夹层中,以为作弊手段高明却逃不过监考兵丁的火眼金睛,被逮个现行。那时正值大雪天,全体考生被罚脱掉鞋子光脚罚站,并全体取消考试资格。因连累诸多考生,愤愤不平的考生及其家人吵到徐家屯捶胸顿足号哭不止,比死了亲爹娘还要凄惨百倍。族长震惊、全屯震惊,奇耻大辱啊!
徐家屯家传武学昌盛,却是文曲星不肯驻足之地,偏有族规不让族中子弟走武举行伍,故徐家屯徐氏一族历来重视习文考学,以期族人能光宗耀祖。传到族长徐侃一任更加变态重视读书,死不承认徐族一门没有读书写文章的基因,就信一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就信苦读能胜基因半子。
刻苦就能胜天半子?不见得!别人家的大族祠堂或影壁之上或竖碑刻字,总有那么几个举人贡士的勒名,徐家屯二百余年间只出了徐侃这么一个秀才,徐氏宗祠里没有光荣榜的存在。
故所以那时候二徐出事,连一个说情的都没敢站出来。二徐被族长挥扫帚赶出家门,此为扫地出门,从此不再相认。时隔九年光阴,二徐才敢壮着胆子回来省亲。
踏在熟悉的土地上见不到熟悉的场面,记得从前的这个时间,屯中校场上火把通明,年少的、年轻的、壮年的聚在校场上演习武艺设擂比武,场面极热闹。今晚静悄悄不见人影,想必这九年里读书之气日盛,尚武之风日渐孱弱。
徐承想起自己少年时徐家屯武功强盛,桑植数度来袭,每次被打得损兵折将,被逐出家门之前曾随众人攻进桑植巢穴活捉其土官,那时是何等威风。若不是族长以和为贵,取了一纸和约随即退兵,桑植早他娘的改姓徐了。
“记得记得,那时我也去了。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