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目光聚焦于身,有羡慕,有审视,更有隐藏在暗处的不明敌意和算计。
核心礼仪,在庄重而略带悲壮的氛围中完成。
皇帝、皇后受群臣拜贺后,因杨广体力不支,宫廷宴席从简。
似乎谁也没有提醒或在意卫王和公主的婚礼,并没有什么前奏程序,如纳采、问名与纳吉、纳征、请期这些。
倒是册封公主之事早就有了,所以正阳公主的嫁妆中,自然有着制册、宝玺和服饰等物。
随即,庞大的送亲仪仗准备启程,前往位于洛阳城内的卫王府。
三
卫王府,亦即此次婚礼的公主府,并未另辟新邸,而是沿用杨子灿在洛阳的官方府邸。
此府,位于东都城北的道德坊。
道德坊东临时邕坊,西接惠和坊,北望邙山,南近宫城,乃洛阳显贵聚居之地,坊内多达官邸宅,环境清幽且戒备森严。
卫王府邸占道德坊东南隅,规模宏敞,亭台楼阁俱全,足以匹配亲王与公主的身份。
之所以选择道德坊,杨子灿也有其深意。
此地,与他暗中安置部分心腹力量及秘密联络点的积善坊旧宅仅相隔两坊之地!
积善坊位于洛阳城西北部,南临淳风坊,北靠外郭城墙,其内的余庆里,正是杨家早年旧产,也是杨子灿入京之后长居的所在之一,另一处是景行坊和通里。
积善坊庆余里的宅子,多是杨子灿及其妻妾居住;而景行坊和通里的宅子,原是父母杨继业(大屋作)和王蔻(杨蔻,杨爽之女,王氏是跟母姓)年轻时期的居所。
送亲队伍,浩浩荡荡从宫城出发,沿天街而行,鼓吹喧天,幡幢蔽日。
百姓沿街围观,试图一睹公主与卫王风采,也为这动荡时局中难得一见的皇家盛事增添了一丝虚幻的繁华。
至道德坊卫王府,府门早已装饰得富丽堂皇。
杨子灿与杨吉儿在赞礼官的唱引下,完成了一系列繁琐却寓意吉祥的仪式,如“跨马鞍”(寓意平安)、“传席”(寓意传宗接代)等,最终进入布置一新的婚堂(亲王正殿)。
婚堂内,红烛高照,铺设帐幔床褥皆按亲王公主制。
“同牢礼”,新婚夫妇共食一牲(猪牛羊三牲中各取一部分置于俎上,象征自此同甘共苦);“合卺礼”,将一瓠剖为两瓢,以线连柄,夫妇各执一瓢饮酒,象征合二为一,永结同好。
整个过程庄重典雅,在场观礼的宗室、重臣皆屏息凝神。
礼成,正阳公主杨吉儿被送入洞房(王府后宫正殿)。
杨子灿则需在外厅宴请宾朋,尽管他心系废宅探索与长安变局,此刻仍须扮演好新郎角色,与前来道贺的宇文述、裴矩、苏威、来护儿等重臣周旋。
觥筹交错间,暗流涌动,每一句祝贺背后,都可能藏着试探与机锋。
这场极尽繁华、严格依制的婚礼,如同在帝国落日余晖下上演的一出盛大戏剧。
而对杨子灿而言,道德坊王府的喧嚣之下,是前途迷雾,更是那即将到来的长安风暴。
次年,杨子灿二十七岁,杨吉儿二十三岁!
四
喝下不少酒的杨子灿,脚步踉跄,向众位同僚和亲友告退,踉踉跄跄地在侍妾阿旗谷和兄弟兼近卫首领胡图鲁的搀扶下向王府王府寝宫正殿走去。
走入游廊山石林木的深处,杨子灿自然地恢复了清明。
喝了一口阿旗谷不知道从哪里摸出来的一杯浓茶,他缓缓地靠到了游廊扶手之上。
小道上传来细微的动静,灰五出现了,并走近低声在他耳边禀报了几句。
杨子灿脸色微变,默默想了许久。
很快,宫里的老熟人大太监萧干,找到了等候的卫王杨子灿,交给了他一道来自萧皇后的懿旨。
杨子灿诚惶诚恐地看了一番,面露狂喜之下,连连谢恩。
“陛下隆恩,皇后娘娘恩典!儿臣……感激涕零!定当竭尽全力,辅佐太孙,稳定社稷!”
萧干没说啥,揣着卫王硬塞在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