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了,他的军队,是这场煌煌灭国之战中,最锋利、最不畏牺牲的尖刀之一!
他们的奋战,极大地鼓舞了隋军士气,也沉重打击了梁军的抵抗意志。
五
试探阶段过后,真正的铁血攻防战骤然升级!
张镇周一声令下,三路隋军开始拿出了攻城拔寨的真正重器。
数百架巨型投石机(回回炮改进型)被推到阵前,日夜不停地向江陵城墙及城内抛射重达百斤的巨石和燃烧物。轰鸣声震耳欲聋,城墙不断颤抖,砖石碎裂,城内火光四起,人心惶惶。
无数的井阑、巢车被搭建起来,高过城墙,上面的隋军精锐弩手居高临下,压制城头守军,为地面部队提供掩护。冲车、钩撞车在橹盾兵的护卫下,一次次冲击着城门和城墙薄弱点。
真正的惨烈发生在城墙上下。
冯盎的岭南军,怀着祖坟被毁的刻骨仇恨,作战尤为凶猛。他们冒着滚木礌石、沸油金汁,悍不畏死地攀爬云梯,与城墙上的梁军进行着最残酷的肉搏战。城上城下,尸积如山,鲜血染红了城墙砖石,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和焦糊味。
罗士信、高安率领的蜀中精锐,则发挥了其山地作战的优势,多次组织敢死队,夜间利用飞钩绳索攀爬险峻处,试图打开突破口,虽多次被击退,却给梁军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
张镇周坐镇中军,协调水陆,指挥若定。杜伏威、来整各司其职,奋勇当先。隋军以泰山压顶之势,多点开花,不断压缩梁军的防御空间。
没有奇谋妙计,没有偷袭迂回,就是硬碰硬的消耗战!看谁的铠甲更坚,看谁的刀更利,看谁的意志更强,看谁的后勤更稳!显然,从未遭遇过隋军真正主力的梁国军队,虽然凭借城高池深和数量优势苦苦支撑,但在这台高效、冷酷的战争机器面前,渐渐显得左支右绌。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负责统筹河南剿匪、并参与初期围堵萧铣部署的杨义臣老将军,见江南战事已呈合围碾压之势,而北方李渊、窦建德等势力动向愈发可疑,局势更为危险,已奉朝廷密旨,悄然北归,去应对那边更为错综复杂的局面。江南的战局,完全交给了张镇周、杜伏威、来整、冯盎等一代新生代或将门虎子、或招安悍将、或地方豪雄来最终完成。
六
雪片般的战报飞入江陵皇宫,却无一例外是城破、军败、兵歼的噩耗,隋军如同一架精密而残酷的磨盘,正在一点点将伪梁的国土和军队碾碎。
“报!当阳失守!守将力战殉国!”
“报!夷陵水寨全军覆没!战船尽毁!”
“报!隋将来整突破水防,兵临城下江面!”
“报!杜伏威部将古狸城野连破三寨!”
“报!冯盎部攻占公安,正沿江而下!”
“报!张镇周主力已突破外围所有营垒!”
……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梁国的版图在急剧缩小。
今日两城,明日三城……最终,必将只会剩下大梁国都——江陵这一座孤城。
那时候,真会如同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
然而,诡异的是,随着地盘缩小,江陵城的人口和财富却在爆炸式增长!
各地溃败的梁军残部、宣誓效忠萧铣的江南豪强大族、害怕隋军清算的富商巨贾……如同潮水般蜂拥逃入江陵城,寻求最后的庇护。
他们带来了数量可观的溃兵(虽士气低落),带来了家眷、仆役、学子、工匠,更带来了海量的金银财宝、古籍珍玩。
一时间,江陵城内人满为患,客栈爆满,民房被征用,连寺庙道观都挤满了逃难的人群。市面上物价飞涨,秩序开始混乱。
大量的财富涌入,并未带来繁荣,反而加剧了各种势力的勾心斗角和底层军民的怨气。
国都,就像一个被不断吹气却又无处泄压的皮球,憋胀到了极限,仿佛下一刻就要轰然爆炸!
萧铣坐在龙椅上,看着
他的头发肉眼可见地变得花白稀疏,短短时日仿佛苍老了二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