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且隋 > 第101章 产业

第101章 产业(3 / 4)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民国第一悍匪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大乾杀猪匠 开局拜师盘古正适合暗中布局 别人修仙我捡漏,卷王们破防了 你让我娶傻千金,还回来跪求我? 大婚之日,我的老婆不正常 灭我秦家满门,我掀了你的天下 我就是一个小助理

北朝,有食盐产地82处。

而阿布更是知道,前世历史上的唐朝,可是有食盐产地165处!

虽然唐史官是不以州郡计而是以县为单位计,所以很有作弊嫌疑,但的确数字和地点,多出好多。

多好看啊!

盛世繁华,可不就是这么来的么?!

大隋,你这是几个意思?

既不征税,又不开发,放着这么好的富国强兵的机会,真是浪费!

募兵制不是缺钱吗?

那咱们就想办法搞钱!

这搞钱的法子,并不是开启万恶的官盐专卖制度,而是英勇加入其中!

我入地狱,优胜略汰,全面促进大隋盐业向高精尖发展!

所以,办盐场!

至于销售,那仍然要交给天下的各方盐商!

高风亮节如哥们我,不与民争利!

这样,既可以控制盐价,也可以不太冲击盐商利益,也能对国库和粟末地的财政,贡献力量!

嘿嘿!

至于哪些小作坊的盐民,那,那就改行或到隋通盐业来打工,待遇从优!

毕竟,你那成本,太高了!

而此时代的食盐消费,又是个什么情况?

搞盐业,到底有多大的利润?

这么说吧,隋朝一个人,一年平均大概需要的盐,差不多是三十二斤!

为什么能吃这么多盐?

首先,是这时候的盐,不是后世的精盐,是杂质甚多的粗盐。

其次,这些盐,主要用于腌渍保存蔬菜、肉类。

酱菜,是隋朝除谷粮之外,最重要的一种主食之外的主配菜!

民间和军队,食必有酱!

酱菜!

而用盐花的钱,物价最正常的时候,也就是一年720文左右,平均到一个月就是60文。

这时期,大隋的物价什么情况呢?

大业五年,一石粟米的价格200文,一匹绢绸的价格是300文,一端麻布的价格是200文。

去年,也就是十二年的时候,一石粟米的价格600文,一匹绢绸的价格是800文,一端麻布的价格是550文。

那么,大隋现在一个人一个月两斤多盐,60文钱,一年大致720文,贵不贵?

有点贵!

特别是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

这个贵,要参照此时期老百姓的收入水平。

大隋的老百姓,这时候人均年国民收入是多少?

这个,阿布还真知道,搜影早就给自己一个详细的准确数字。

大业七年的时候,大隋民部的统计数字是8300文,也就是8.3吊或8.3贯。

去年也就是十二年的时候,民部统计的数字严重索水。

老百姓人均收入,大约是每人每年5000文,也就是5吊或5贯左右。

一个人花费在食盐上面的钱,是其收入的约1.4成!

肯定贵了!

隋朝一斤盐最便宜的时候,也是时间保持最长的时候,是一斗60文,也就是一斤6文。

一年用于食盐的支出,一年大致是192文,占其总收入比例百分之二。

这个价格,还算合理!

但即使如此,如果采用隋通盐业的技术,其成本仅是目前煮盐成本的二十分之一。

都有那些技术?

首先,是河东盐湖盐农发明的五步产盐法(垦畦浇晒法)。

即,集卤蒸发、过“箩”调配、储卤、结晶、铲出五步。

这种产盐法,最关键、最难的是集卤蒸发,即生产足够浓度的盐水。

粟末地充分利用了玻璃工业的发达,可以为集卤蒸发环节,加盖透明的玻璃温室。

充分利用玻璃倾斜表面冷凝水引走,提高温度,防止自然降水,从而快速形成高浓度卤水。

此法,成本最低,但效率相对另外两种技术,并不高。

不过,华夏的湖盐资源,分布最广,储量也最为丰富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皮物:我的舍友被变成了皮! 回到汉朝当大佬 大唐:李二!你传我皇位干什么?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不学鸳鸯老 九娘 背欺里火宿 火烧黎明 灭世魔龙三岁半 破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