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还把自己老家来的厨子大斧子,派过去帮厨。
大斧子,原来是粟末地的一个屠夫,本来的名字已经没人知道了。
十一二岁,就开始接过祖传的手艺当了宰杀匠,擅使一把像斧头一样的刀。
后来,跟了大屋作抗击高句丽人的挑衅,不打仗的时候就给大屋作做饭。
这家伙很有做庖子的天赋,做的家乡菜那可叫地道,算是粟末地屠夫中最厉害最有名的庖厨。
阿布契郎在陀太峪归葬的时候,这大斧子也很舍不得自幼看着长大的熊孩子,就也跟去了。
不想这阿布契郎竟然神奇地活了,不仅活了还带着大家闯出了大天地。
阿布是个好吃的,还突然有了如何做可口饭菜的奇思妙想,于是这大斧子就铁了心专门跟着阿布,一边学做菜一边跟着他到处瞎跑。
大斧子,阿布的专用厨子,也只为阿布做饭,当然许多时候都是担任阿布的帮厨。
阿布,也很喜欢做饭,因此两人之间很有共同语言。
在阿布传帮带之下,大斧子不仅得到了他的真传,而且还知道了许多别人不知道的做饭文化和理论知识。
比如,知道了大中华历史上有名的厨师,有夏商的伊尹、春秋齐国的易牙、春秋吴国的太和公、当朝的詹王等。
再比如,研读了许多能看到的做饭菜方面的书籍,有西汉淮南王刘安的《内书》(《淮南子》)、南北朝《食珍录》、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大隋朝的《宫廷御膳食录》等。
甚至是灰影搜集来的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泥版楔形文《二十五道美食计》,在找胡人翻译之后,进行了学习和揣摩。
这几年,伴随着粟末地从世界各地引入的食材、香料、做饭记录的丰富,大斧子现在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最会做菜的屠夫,懂的会的可全是世界菜!
今天的天色阴沉沉的,感觉是大雪到来的样子。
前几天,虽然落过几场雪,但都不大,几乎连脚面都埋不住。
倒也没妨碍到去大青山深处干活儿的“搜粮”队方便。
营中的越来越多的肉食,多是要赶着河水还没冻上之前,洗剥干净,腊上、熏上,然后要妥当放好,得防鼠、防虫、防霉!
即使是那些下水,也不能浪费了。
用盐、矾、酢(醋)反复翻洗,然后做血肠、肉肠,或者编成麻花辫子悬挂风腊,这些都是东北地最常用的时新食材!
也是大斧子的最爱!
土默川和大青山上的草场比较茂盛,也因为地形的缘故,只要不是白灾,雪层很难盖住干草尖。
所以把牛羊马放开去原野上吃草,暂时还不会担心草料的问题。
但是如果遇上意外的战事,这精饲料就有点不足了。
希望陈棱将军能带来好消息,把大军的粮草、特别是精料能够彻底解决!
或者,皇帝班师的诏书下来,大部分人回去那也行啊!
……
阿布心中一边想着这些事情,一边穿过中心街口,朝西南角的鱼俱罗家走去。
胡图鲁和好些个近卫,也前后跟着,一刻也不曾放松。
来到街口,得到消息的鱼俱罗领着众位将官,早早地就在门口处迎了过来。
杨子灿这人也没架子,老远就向鱼俱罗等人抱拳行礼,而迎接的人自然不能托大。
文官们纷纷恭敬地行叉手礼,武官们则豪迈端正地行抱拳回礼。
阿布大步流星地向众人主动靠近,嘴中喊道:
“鱼大人,春秋不老啊!”
“诸位大人,久等了!”
“大将军,请!”
……
杨子灿在众人的簇拥中,和鱼俱罗携手走进小院。
虽然天气冷,但小院子里也支起了遮风的牛皮帐,只是在正中间搭篝火的地方露出天眼。
“大将军,屋里暖和,里面请!”
鱼俱罗客气地说道。
“别了,咱们都是粗汉子,就在这院子里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