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性融入管理。
御艺:驾驭局面的智慧。驾车要 “平稳行驶、应对路况”,从政要 “掌控全局、处理突发”。明代的徐霞客游历天下,能根据地形选择路线,正如他在游记中分析地理与民生的关系,展现了 “御艺” 在考察中的应用。
书艺:文字表达的力量。冉求起草的政令 “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让百姓容易理解执行。现代的 “公文写作”“新媒体表达”,如政府用短视频解读政策,正是 “书艺” 在信息时代的创新。
数艺:量化分析的方法。冉求推行 “均田赋” 时,精确计算土地产量与赋税比例,体现了数艺的应用。现代的大数据分析、统计建模,如用 Gdp、cpI 等指标监测经济运行,是数艺在宏观调控中的延伸。
十三、三质在女性从政者身上的体现
历史上的女性从政者,同样展现出 “果、达、艺” 的品质,只是表现形式因时代背景而有所不同。
汉代的吕雉在刘邦死后临朝称制,面对诸侯王叛乱,她果断派周勃、陈平率军平叛(果);又采取 “与民休息” 政策,减轻赋税(艺);同时封吕氏为王又不废刘氏宗庙,平衡各方势力(达)。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她单独立 “本纪”,肯定其治理才能。
唐代的武则天是 “果” 的代表。她为巩固统治,打击门阀士族,重用寒门子弟,创立殿试和武举(艺);面对反对者,她 “酷吏政治” 与 “纳谏任贤” 并用,既镇压叛乱,又听狄仁杰谏言(达)。她在位期间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展现了女性从政者的三质合一。
宋代的刘娥(章献明肃皇后)以 “达” 着称。她垂帘听政时,有大臣请立刘氏七庙(类似皇帝家庙),她拒绝:“吾不作此负祖宗事。”(果);又主持编修《册府元龟》,发展科举(艺);同时与范仲淹等士大夫合作,推行 “天圣新政”(达)。史书称她 “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现代的撒切尔夫人被称为 “铁娘子”,在马岛战争中果断出兵(果);推行 “撒切尔主义” 改革,减少政府干预(艺);与里根合作对抗苏联又保持外交灵活性(达)。她的执政风格证明,女性从政者的三质丝毫不逊于男性。
十四、三质的哲学基础:儒家思想与现代管理哲学的共鸣
“果、达、艺” 的背后,是儒家 “内圣外王” 的哲学体系,这与现代管理哲学中的 “价值观驱动”“系统思维” 等理念高度契合。
“果” 源于 “义”:孔子说 “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义” 是正当性的判断,“果” 是践行义的勇气。现代企业的 “使命驱动” 与此相通,如谷歌的 “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这种使命感让其在面对反垄断调查时,仍坚持开放共享的原则(果)。
“达” 基于 “和”:儒家追求 “和而不同”(《论语?子路》)。“达” 不是消除差异,而是在差异中求和谐。现代组织行为学中的 “多元化管理”,如微软的 “包容性文化”,接纳不同种族、性别、性取向的员工,正是 “和而不同” 的实践,这种包容性带来了更强的创新力(达)。
“艺” 本于 “礼”:“礼” 是规范与秩序,“艺” 是礼的具体运用。现代管理学中的 “制度建设”,如华为的《华为基本法》,明确员工行为准则和企业发展方向,让才华有章可循(艺)。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 “轴心时代” 理论,认为公元前 800 年至公元前 200 年,中国、印度、希腊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塑造了不同文明的核心价值。孔子的 “果、达、艺” 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 “实践智慧”(phronesis)——“在具体情境中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有着跨越时空的共鸣,证明优秀的治理思想具有普遍性。
十五、三质在危机应对中的特殊价值
危机时刻最能考验从政者的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