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川认真记着,忽然问:“叔,你说咱们这套东西,能不能传下去?”
“能。”李长根看着远处一群放学归来的孩子,背着书包在山路上奔跑,“只要还有人愿意蹲下来,摸一摸泥土的温度。”
夏日来临,青山共保会正式挂牌成立“山民学堂”,由秀兰主讲基础中医药,李小川负责生态监测培训。每月一次“夜话山魂”活动,老猎人们围坐篝火,讲述祖辈如何与熊共眠、与豹同巡的故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戴上铜牌,成为新一代守山人。
某夜,李长根独自巡视至父母坟前,放下一束野山菊。月光洒在墓碑上,映出两个名字。他轻声道:“爹,娘,咱家没香火,可这山里,多了十二个儿子。”
风拂过林梢,仿佛回应。
两年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来函件:中国?青山“传统山林守护知识体系”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候选名录。评审意见写道:“该体系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共生的最高智慧,其自治管理模式为全球生态保护提供了全新范式。”
庆功宴上,众人举杯,唯有李长根默默走出屋外。他站在山坡上,望着漫天星辰,从怀中取出《山典》,在末页添上最后一行字:
“癸卯年三月初八,青山共保会第九次大会决议:自即日起,凡入会者,无论姓氏血缘,皆为李氏山门弟子,承继猎刀,誓守此山。”
他合上书,仰头饮尽一碗烈酒。
火堆噼啪作响,映红了他的脸。
远处,一群年轻人正围着篝火学唱古老的巡山调,歌声穿透夜空,飘向无尽山林。
李长根笑了。
他知道,这场仗,终于从一个人的孤勇,变成了十二把猎刀的共鸣。
而这山,依旧沉默矗立,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誓言与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