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放心。
有我。
您要相信我。”
卫子夫的不安刘徽知道因何而起,尽可能的安抚。
对付刘彻,不能急,长寿的汉武帝,最难的还是以后。
现在都不算难。
刘徽在众臣的反对下,准备领刘据往河西去。
在此之前,刘徽把两年的盐务事宜定下,增换的人员名单,给到各家的时候,自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刘徽不当回事。
在出前,刘徽不忘去一趟太学,毕竟教材也编出一些了,本来汲黯就提醒刘徽,差不多她也该来管管教材的事。
刘徽来了。
见着董仲舒,刘徽恭敬有礼,客气道:“一别十数年,再见先生,甚喜。”
董仲舒当年在未央宫见过刘徽,不过那个时候的刘徽很小,和霍去病一道坐在刘彻的左右,听他和刘彻论道,分外认真。
那么小的刘徽都能坐得住,听他和刘彻说起枯燥无比的经论,而且还听得津津有味,当时董仲舒心下感慨颇多。
“长公主。”
再见面,听多了刘徽让人弄出造纸术和印刷术,诚然刘徽以高价出售,但如今无论是纸张亦或者是印刷术,都在大汉得到普及和推广。
刘徽让人弄出来的造纸术,印刷术,于大汉实在是大益。
刘徽所建的书阁更是!
聚集天下的书,多少人此生连看一本书都是难求,而如今,只要你想看,所有书籍都能看。
长安城的书阁,算得上是大汉最大的书阁,董仲舒有幸得见,书阁里人来人往,书阁外的廊下,无数的人或席地而坐,或倚墙而立,如饥似渴的读书,汲取知识。
至于此,董仲舒可以看到以后的大汉,会是何等的繁华。
当年见到的能够耐得下性子的公主,也在为大汉的繁荣而努力。
“董先生到长安有些日子,却是初初来见,董先生勿怪。”
刘徽请人进来编教材的,结果刘彻没有见董仲舒,刘徽也没有。
此时刘徽来了,作一揖赔罪。
董仲舒豁达的道:“听闻长公主受了伤,如今可康健?”
或许有很多人盼着刘徽死,不过那些人不包括董仲舒。
刘徽建起的书阁在不断的扩大,长安,各州,郡,县,看刘徽的架势,未必见得以后不会在各村也都建起同样的书阁。
知识的传播,观刘徽行事早已窥见,之前董仲舒都在想,要如何才能让大汉有足够的人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