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越有模有样。
不一会,一个提着菜篮的妇人被吸引过来,俯身问:“这糕怎么卖?”
小姑娘连忙应答,“三文钱一块……”
渐渐,又有人围上来看货问价。
陈杨舟见已有人光顾,便悄悄抽身退出人群,走向谢执烽。
谢执烽望着她走来,唇边浮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低声道:“给了些银钱也就罢了,怎么还亲自教人吆喝做起师父来了?”
陈杨舟闻言一笑,目光温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第一次随阿娘去市集卖绢花时,也这般怯生生的。幸好有她在旁,一句一句带着我喊。”
谢执烽第一次听陈杨舟提起幼时之事,不由侧目看去。
“你别不信,”陈杨舟笑道,眼中像映着旧日暖光,“我小时候其实胆子小的很,怕生人、怕高声、怕站到人前。都是我阿娘,一遍遍陪我练、带我喊,才慢慢放开声音。”
谢执烽低声笑了笑,语气放缓:“我没有不信。只是忽然想到……你如今这般坦荡从容,想来你阿娘一定很是欣慰。”
陈杨舟轻轻“嗯”了一声,未再多说,眼中却掠过一丝柔软怀念。
二人一路说起过去的旧事,不知不觉已回到了会同馆门前。
沈尽正坐在会同馆一楼角落,埋头吸溜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阳春面。听见脚步声抬头,恰好看见陈杨舟与谢执烽并肩踏入店门。
他连忙放下筷子招手喊道:“谢执烽你跑哪儿去了?怎么你俩一道回来的?”
“回来时正好在街口遇上,”陈杨舟将手中那包绿豆糕放在桌上,语气平常,“试了一块,还不错,你试试。”
就在这时,门外又传来沉稳的脚步声。
三人抬头,只见杨崎一身轻甲未卸,风尘仆仆地跨进门来,眉宇间虽带倦色,目光却依旧清亮有神。
他身后还跟着两名亲兵,二人行至门前便默契地止步,一左一右按刀侍立,守在门外。
陈杨舟三人见杨崎进门,当即起身,齐齐抱拳行礼道:“小杨将军。”
杨崎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陈杨舟身上,语气较平日温和些许:“刚从宫里出来?”
“是,”陈杨舟应声答道,“正打算回来唤上他二人,一同前往杨府拜见将军。”
会同馆内看似一切如常,堂中众人各司其职,实则自杨崎踏入那一刻起,便有不少或明或暗的视线悄然落在这边,若有若无地关注着这一桌四人的动向。
杨崎是何等人物,自然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些打量。
他心念一转,若是陈杨舟一出宫就直奔杨府,此举落在有心人眼中,难免惹来猜疑。
他当即朗声一笑,大手一挥,语气爽快地说道:“都别在这儿凑合了。本将军今日做东,带你们去尝尝地道的京都风味!”
陈杨舟立刻会意——舅舅这是要找个僻静地方细谈。
她当即点头:“那就劳烦小杨将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