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确实棘手,不过我们也只能尽力而为。”
李淑妃则说道:“周妹妹,你以后可不能再做糊涂事了。如今陛下正在气头上,我们也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
周妃哭着说道:“两位姐姐,我知道错了。只要能保住我这条命,我以后一定听你们的。”
孙贵妃叹了口气:“好吧,我们找个机会在陛”
周妃连忙点头:“多谢两位姐姐,我一定小心。”
而此时,朱棣回到王府,立刻召集谋士商议对策。谋士们围坐在桌前,气氛凝重。
朱棣皱着眉头说道:“朱标逃脱,背后定有势力相助。我们必须尽快找出这股势力,才能阻止他再次兴风作浪。诸位有何想法?”
一位谋士说道:“王爷,朱标在朝堂上经营多年,有不少旧部。但此次他能从守卫森严的天牢逃脱,想必是有内鬼相助。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入手,调查天牢守卫,看看是否有人被收买。”
朱棣点点头:“有道理。张武,你即刻去调查天牢守卫,看看能不能找出线索。”
张武领命而去。另一位谋士接着说道:“王爷,朱标逃脱后,定会联络各方势力。我们可以派人暗中监视朱棡、朱柏、朱樉几位王爷的动向,说不定能发现朱标的踪迹。”
朱棣沉思片刻:“好,此事交给你去办。记住,一定要小心行事,不要打草惊蛇。”
谋士们各自领命而去,朱棣独自一人坐在书房中,心中思索着对策。他知道,此次任务艰巨,不仅要找到朱标,还要找出背后的势力,否则大明江山将永无宁日。
“母妃,您若还在,定会为儿臣指明方向。儿臣如今身处这复杂的局势中,每一步都走得艰难。但儿臣不会退缩,定要完成使命。”朱棣望着墙上悬挂的宝剑,心中默默说道。
而在朝堂上,大臣们得知朱标逃脱的消息后,也纷纷议论起来。一些大臣担心朱标会再次起兵,引发内乱;而另一些大臣则心怀鬼胎,想着如何在这场混乱中谋取利益。
吏部尚书王大人忧心忡忡地对户部尚书李大人说道:“李大人,朱标逃脱,这可不是小事啊。若他再次起兵,百姓又要遭殃了。”
李大人点点头:“是啊,如今陛下命朱棣去缉拿朱标,也不知他能否顺利完成任务。”
这时,一旁的兵部侍郎陈大人冷笑道:“哼,朱棣手握重兵,说不定他也有自己的心思。此次朱标逃脱,说不定与他有关。”
王大人脸色一变:“陈大人,慎言!这话可不能乱说。若被陛下听到,可是大罪。”
陈大人不屑地哼了一声:“我只是说出心中所想。如今朝堂局势复杂,谁知道朱棣心里在想什么。”
而在另一边,一些与朱标暗中勾结的大臣也在商议着如何应对。他们知道,朱标逃脱后,定会联络他们。他们既担心朱标再次起兵失败会牵连自己,又想在朱标成功后分得一杯羹。
“如今朱标逃脱,我们该如何是好?若他再次起兵,我们要不要相助?”一位大臣说道。
另一位大臣皱着眉头:“此事风险太大。若朱棣将朱标缉拿归案,我们相助朱标,那可是死罪。但若朱标成功,我们不帮他,日后他登基,也不会放过我们。”
众人陷入沉默,心中都在权衡利弊。
日子一天天过去,朱棣这边的调查有了一些进展。张武发现天牢有一名守卫失踪了,种种迹象表明,他很可能就是放走朱标的内鬼。而监视朱棡、朱柏、朱樉几位王爷的人也传来消息,说他们近日与一些神秘人来往密切。
朱棣心中明白,这些神秘人很可能就是朱标派来联络的。他决定先按兵不动,等掌握更多线索后,再一举将朱标及其背后势力一网打尽。
而朱标那边,经过几天的联络,已经得到了一些势力的支持。他看着手中的兵力部署图,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朱棣,这次我定要让你好看!”
朱标深知,与朱棣的对决将是一场生死之战。他必须小心翼翼地谋划,才能有胜算。他一边等待着各方势力集结完毕,一边密切关注着朱棣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