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怪气道:
“刘道长这是什么话?平日里不是天天哭穷么?现在陛下想去五龙官看看,你们倒嫌弃破旧了。”
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武当山的住庙主持、提点太监隔三差五上书,借口道观漏雨严重,墙体歪斜,白蚁蛀蚀严重,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亟待维修。
一言以蔽之,就是向朝廷要钱。
“此次朕登临武当山,不止是去天柱峰看金碧辉煌的金殿,这些颓败的道观旧址,也要拜一拜。”
天授女皇说罢,只是静静眺望远山。
主庙道长只好硬着头皮在前引路。
临近五龙宫,沿着旁边九曲黄河墙慢慢走入,其中别有洞天。
石墙已经变得斑驳淋漓,石墙上雕刻的花纹还能清晰可见,和天心城皇宫中的九龙壁有着差不多的规模。
只是,九龙壁可以闻名于天下,而这里的花纹只能隐匿于此,孤芳自赏。
五龙宫唐代便已修建,要比凌霄宫早上好几百年,据说在鼎盛时期多达八百五十间。
如今只剩破败的墙体,彩色的碎石散落各处。
天授皇帝盯着地上碎石瓦砾,神色淡然道:“便是强如汉唐,终究化成了土。”
武当山元代以前文化遗物早已毁于兵燹,明末齐初,文物又屡经天灾人祸破坏,特别是金、银、珠、玉等珍贵质地的像器大多流失。
广德初年,部分百姓在老营附近,收铜像一千多斤变卖,被官府制止,涉事者皆被处于流放之刑。
后又发现流民偷挖铜像约一万斤,砸毁毁铜像数百斤出售,亦被制止,流民被施以仗刑,并被驱逐出均州。
虽然广德皇帝致力于灭佛废道,对道士打压尤甚,然而面对这种公然盗抢的行为,官府不得不给予罪犯惩罚。
然而由于惩罚过轻,导致此后数十年间,倒卖之风愈演愈烈。
广德五年,均州典吏勾结提点太监,擅自‘发掘地下埋藏的铜像,支援天心城农业生产’。
强令衙役、道士到太和宫、南岩宫、赐剑台、老君堂、老营宫、金沙坪、遇真宫、襄府庵、张爷庙、迎恩宫等处,共计收铜像四万八千斤,另收铁像两千斤,全部卖给法国、意大利外商,得银十八万两。
广德六年,典吏、道长又以‘向真武神化斋偿还债务’为名,组织衙役多人,登上太岳山打毁铜像、供器,历时数月。
据二十一个宫观统计,这次打毁铜像两百尊,折铜两万斤。
其中;玉虚宫一尊明制铜铸鎏金真武像,重达三千八百斤。据亲历者供述,为打砸这尊铜像,整整花费了三天时间,衙役们先用柴炭烧,又用钢钻钻口,后用铁锤铁锤打破。仅头和肩的铜,需要八人才能抬动······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