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发现令人振奋,但在进行钻探取样时,却遭到了当地牧民的强烈反对。
勘探组负责人赵工清楚地记得那天的情景。当他指挥队员架设钻探设备时,附近部落的牧民们纷纷赶来。他们围住设备,情绪激动地表示反对。一位年长的牧民指着钻机说:“不能在草原上打孔,这会破坏草原的根基!”其他牧民纷纷附和,态度坚决。
赵工尝试与牧民沟通,解释取土样只需要钻取小口径的钻孔,不会影响牧场的正常使用。他详细说明钻探的深度和范围,强调这只是为了了解地下矿藏情况。但牧民们根本听不进这些解释,他们坚信任何对草原的破坏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情况陷入僵局,赵工只好向朱见沽求助。朱见沽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往现场。他与部落首领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耐心倾听牧民的担忧,同时也解释地质勘探的重要性。
经过反复沟通,首领最终同意勘探队钻取三个孔位,但提出了一个条件:如果钻探后草原草势出现不良变化,将永久禁止勘探活动。
这个条件给勘探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赵工明白,必须确保钻探过程万无一失,任何疏忽都可能影响后续的勘探计划。他亲自监督每个钻孔的施工,要求队员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每个孔位钻探完成后,都仔细回填,并在表面播撒草籽,尽可能减少对草原的影响。
然而两天后,意外还是发生了。部落首领找到朱见沽,声称钻探区域的草叶出现发黄现象,要求勘探队立即停止作业并承担责任。朱见沽立即前往现场查看,发现确实有几处草叶变黄。他立即通知赵工前来检查。
赵工带着工具来到现场,仔细检查了草叶发黄的区域。他注意到这些区域的土壤过于湿润,与其他地方的干燥形成鲜明对比。他挖开土壤,向首领展示草根腐烂的情况,解释说这是因为浇水过多导致土壤积水,与钻探作业没有直接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