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的声音逐渐平息。大多数厂主经过理性思考,最终还是选择继续执行联邦标准。明国工业协会经过投票,以压倒性多数否决了“自主制定标准”的提案。
然而,南武洲残余势力并未就此罢休。他们转变策略,开始暗中联络各国对劳动国际存有不满的厂主,秘密组建了一个“标准自主化联盟”。
这个组织计划在次年召开的联邦议会年度会议上,正式提出“标准自主化”议案,企图从立法层面打破现有的标准体系。
联邦三十九年十二月,玄中城迎来入冬后的第一场雪。郑大山站在劳动国际总部的门前,望着广场上来来往往的各国代表。他清楚地知道,眼前的平静只是暂时的,更大的博弈将在明年展开。
神色严肃的看着王顺,郑大山有些疲惫的说道:“准备好吧,明年有的忙了。”
王顺带着特有的质朴的笑容,热情洋溢的说道:“放心,工人们都准备好了。我们已经成立了标准监督小组,随时监测各工厂的执行情况。不会让他们破坏标准的。”
雪花越飘越密,渐渐覆盖了城市的街道和远处的厂房。但在这些工厂车间里,工人们学习标准、参与改造的热情并未减退。
他们明白,只有坚持统一的标准,才能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保证产品的质量,最终实现工业的健康发展。每周的技术培训课上,工人们认真记录着操作要点,互相交流经验。对他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标准要求,更是为了自己的安全和未来。
而在劳动国际总部,朱昭熙正在审阅明年的工作计划。她特意在“标准推广”一项旁标注:“加强地区协作,建立联防机制”。看来,明年的工作重点已经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