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回玄中城,朱昭熙立即召集监察部高层部署调查工作。经过一周的密集排查,监察人员发现涉事工厂的背后确实有南武洲残余势力的资金支持。
这些势力通过空壳公司向工厂注资,专门生产不符合联邦标准的劣质机床,并以低于市场价三成的价格销往各国。他们的目的很明确:通过低价倾销劣质设备,破坏联邦标准的推广进程,进而削弱劳动国际在各国的公信力。
“必须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在劳动国际紧急召开的成员国代表会议上,朱昭熙的态度十分坚决,“此次事件不仅关乎产品质量,更是一场有预谋的政治破坏。
我们要从三个层面采取行动:第一,依法追究涉案人员的刑事责任;第二,向各国厂主发布警示通报,提醒他们辨别设备来源,不要因小失大;第三,联盟必须加快合格设备的生产速度,保障市场供应。”
监察部的行动相当迅速。在掌握确凿证据后,办案人员突击查封了位于南武洲边境地区的涉事工厂,当场抓获负责人及主要技术人员共十二人,查扣劣质机床两百余台。经技术检测,这些机床的核心零部件合格率不足百分之四十,使用过程中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劳动国际随后发布全球通告,详细列出了经过认证的三十五家合格设备供应商名单,并明确标注了正规采购渠道。通告还附带了一份简易识别指南,教厂主如何通过编号查询、材质检测等方式辨别设备真伪。
尽管官方反应迅速,但此次事件已经在各国厂主中造成了负面影响。明国工业协会的月度会议上,李大人率先发难:“我们采购设备是为了生产,不是为了迎合政治标准。联邦标准每三年更新一次,每次改造都要投入大量资金。长此以往,哪个工厂承受得起?”
他拿出了一份统计表传给在场的厂主:“根据我的测算,完全按照联邦标准改造生产线,平均成本要比普通标准高出百分之四十五。这些成本最终都要转嫁到产品价格上,导致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
“李大人的顾虑不无道理。”一个中年厂主附和道,“上个月我们厂刚从虞国进口了一批标准化设备,光关税和改造费用就花了二百多万。要是自主制定标准,至少能省下三成费用。”
会场里响起一阵议论声,但大多数厂主仍然保持沉默。他们心里清楚,自主制定标准听起来美好,实际操作却困难重重。没有技术支持,没有统一的数据支撑,制定出来的标准很可能无法获得国际认可,最终受损的还是自己的出口业务。
消息传到越国,郑大山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当天就赶往明国,在与王顺的会面中直言不讳:“如果明国真的另搞一套标准,不仅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更会危及工人安全。去年南武洲就因为使用非标设备发生了三起重大事故,造成十多名工人伤亡。”
王顺表示赞同:“我和几个大厂的工人代表讨论过,准备联合发起请愿活动。一方面向工业协会递交请愿书,要求维持联邦标准;另一方面收集整理劣质设备导致事故的案例,用事实说服厂主。”
回到越国后,郑大山立即行动起来。他联络了宁国、陈国等六个国家的工人代表,组建了一个临时工作组,共同起草《关于坚持联邦标准的联合声明》。短短一周内,就收集到超过五千名工人的签名。
劳动国际也加大了工作力度。朱昭熙亲自带队前往明国、宁国和越国,与当地厂主举行座谈会。在明国工业园区的会议上,她耐心解释道:“联邦标准的制定经过了上千次实验验证,每一条标准背后都有科学数据支撑。
短期内可能增加成本,但从长远来看,标准化生产能降低百分之三十的能耗,提高百分之二十的生产效率,同时大幅减少安全事故。”
为了减轻厂主负担,劳动国际宣布了一系列新政策:将设备改造贷款的期限从三年延长至五年;对中小型企业的补贴比例从百分之十五提高到百分之二十;设立技术支援热线,为工厂提供免费咨询。
多方努力之下,要求自主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