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露珠还挂在药圃的叶片上,我已经在园中忙碌了一个时辰。昨夜辗转难眠,脑海中全是\"九转回春汤\"的残方和张道长提到的中医交流会。五十岁的年纪,本该安于山居生活,可那些古籍中的智慧却像一粒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这么早就来折腾你的宝贝草药?\"林素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姜枣茶,\"喝点暖暖身子,秋露重,别着了凉。\"
我接过粗瓷碗,温热的触感透过掌心传来。茶汤澄澈,沉在碗底的红枣和漂浮的姜丝散发出辛甜交融的香气。我啜饮一口,暖流从喉咙滑入胃中,驱散了清晨的寒意。
\"明儿还没起?\"我望向屋子的方向。
\"昨晚和同学聊到半夜,让他多睡会儿。\"林素蹲下身,帮我整理刚采收的草药,\"你昨天从道观回来后就心不在焉的,是不是那些古籍有什么特别发现?\"
我放下碗,从怀中掏出《青城药膳录》,翻到记载\"九转回春汤\"的那页:\"你看这里,张道长带来的《食疗本草》中记载的'神仙粥',与师父传我的这个残方有七分相似。\"
林素凑过来看,她虽不懂医术,但多年耳濡目染,也能看懂些基本配方:\"这'九蒸九晒'的工艺倒是稀奇,一味黄精要反复蒸晒九次,得费多少工夫?\"
\"正是如此才显珍贵。\"我指着笔记上的文字,\"师父曾说,这'九转'之法能激发药材的深层药性,达到寻常制法十倍的效果。\"
林素的手指轻轻抚过纸页,眉头微蹙:\"你...是不是想下山去寻找完整的配方?\"
我怔住了。这个念头确实在我脑海中闪过,却没想到被妻子一眼看穿。阳光穿过药圃的篱笆,在我们之间投下斑驳的光影。
\"张道长建议我去成都参加一个中医交流会,\"我斟酌着词句,\"还提到...或许可以在城里开一家小药膳馆。\"
林素的手停顿了一下,随即继续整理着草药:\"你考虑好了?\"
\"还没有。\"我叹了口气,\"在山上住了三十年,突然要下山...\"
\"是为了明儿吧?\"林素突然说,眼睛直视着我,\"他若真去成都读书,你想离他近些。\"
我沉默不语。林素总是能看透我的心思。儿子去成都读书的事,虽然我们尚未决定,但作为父亲,我确实希望能陪伴他度过人生这个重要阶段。
\"也不全是。\"我最终说道,\"张道长说得对,现在城里人生活忙碌,亚健康问题多,药膳或许真能帮到他们。\"
林素站起身,拍了拍裙摆上的草屑:\"我去准备早饭。这事...等明儿醒了,你们父子好好谈谈。\"
望着妻子离去的背影,我心中五味杂陈。山居生活简单纯粹,每日与药草为伴,研究食疗法门,本是我最大的乐趣。但那些古籍中记载的药膳智慧,难道不该让更多人受益吗?
\"爸!\"程明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他穿着校服,头发还乱蓬蓬的,显然是刚起床,\"李浩说您做的四神汤比他妈妈熬的还好喝,想问问配方呢!\"
我笑着摇头:\"药膳配方因人而异,哪能随便给人?他若是脾胃虚弱,我可以帮他配一副适合的。\"
程明蹲在我身边,好奇地翻看我的笔记:\"这是什么?字好小啊。\"
\"《青城药膳录》,我这些年研究药膳的心得。\"我指着其中一页,\"这是专门为你配的健脑方,用核桃、黑芝麻、桂圆肉做的糕,你每次考试前都吃的。\"
\"原来如此!\"程明恍然大悟,\"我说怎么每次考前吃了这个糕,脑子就特别清醒。\"他忽然压低声音,\"爸,昨天没来得及细说...关于成都七中的事...\"
我放下手中的药铲,认真看着儿子年轻的面庞。阳光照在他的侧脸上,能看见细小的绒毛,那是尚未褪去的稚气。
\"你真的很想去?\"我问。
程明点点头,眼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