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春飞夏至。
一晃半年过去,陈嘉在冀中根据地的受训期限一延再延。
她在教乡亲们识字的时候,不小心“发明”了汉语拼音。
她来这里久了,忘了这会儿拼音还没被周先生发明出来呢,就先用上了。
根据地像是发现了一块宝,赶紧把她的“重大发明”上报给中央。
陈嘉啥都不用干,就在屋里写书。
她把汉语拼音写成一本书,经过拓印后,在红区传播开来。
写完书,陈嘉走出房门,同小战士闲聊之际,手痒,自请加入战场,端起狙击枪干掉四百米开外的一个鬼子。
此举被党委领导看在眼里,闷不吭声的下达了一个新的任务:就地开展军事教学。
陈嘉又当上了老师。
主要负责教导精心选拔出来的战士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狙击手。
这一教,就又到了寒冬。
冬天来了,大家的活动范围减少了,开始有时间开展文艺工作了。
陈嘉闲来无事,也加入宣传队,帮他们写写宣传稿,画画宣传图,编排剧团演出。
宣传队长看向陈嘉的眼神亮的发光,喜滋滋的跑到党委领导那儿,说自己发现了一个能写会画,能编会导的全面人才。
就这样,陈嘉成为宣传队的中坚力量。
在根据地,对军民宣传对敌斗争的英雄事迹。
在各个村镇,用演的和唱的形式,把大道理小知识融合进表演中,以另一种方式传授给当地老百姓。
在宣传队待了大半年,中央情报部李部长,也就是陈嘉一到根据地就见过的那位李长官。
手底下缺人,就又把她给叫回去了。
“你精通英语和日语?”李部长捏着陈嘉写的英文稿子,有点不敢相信的问。
陈嘉不明所以的点头:“是啊。”
李部长捏了捏眉心,无语的叹了口气:“为什么资料上没写?”
陈嘉摇头,她也不知道资料上为什么不写。
不对,这不怪资料上没写,程永年都不知道她精通英语日语。
这可闹了一个大误会。
李部长痛惜道:“一个同时精通两门外语,又精通谍报系统的人才,居然在宣传队待着,这也太辱没了。”
陈嘉在根据地待了快两年,露脸露的差不多了,这种身份再去潜伏已经不合适了。
不过也不是不行,只是需要迂回一些。
……
民国三十三年冬,公元1944年12月。
华北日军与冀中根据地展开激烈交火,因春季时华北日军收缩防线,仅以少量兵力维持占领区,在与游击队的战斗中,伤亡惨重。
然,不幸的是,宣传队科长张家栋、副科长陈嘉在此次战斗中被伪军俘获。
“老实点!”穿着黄皮袄的伪军端着长枪押着俘虏,大声吆喝着。
“这位兄弟,劳烦问下,你们长官是哪一个?”张家栋身上的袄子被人扒了,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
端着长枪的这名伪军,看起来年纪不大,顶多二十岁,是个满脸胡茬子的青年。
他绕着张家栋走了一圈,大声问道:“你找我们长官干什么?”
张家栋道:“实不相瞒,冀北省警务厅厅长朱雄辉是我的老师,都是一家人,怕咱们大水冲了龙王庙。”
“警务厅厅长”五个字在伪军容量不大的脑壳里打了个转,他不屑的撇了撇嘴:“我们吃的是皇粮,警务厅可管不着我们。”
张家栋哀求道:“小兄弟,都是自家兄弟,通融……”
不等他说完,伪军面露不耐,眼神逐渐凶狠起来,陈嘉及时出声:“这位小兄弟!”
伪军不耐烦的转头看向陈嘉,质问道:“你又要做什么?”
“小兄弟,你过来。”陈嘉笑吟吟的看着他,用下巴点了点自己的口袋。
“做什么?”伪军不知道她耍的什么花招,很谨慎的停在原地。
“哦呦,我双手被绑着,能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