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自己暴自己的雷。
还是写信给儿子吧。
越国都城,诸葛恪接到家书。
展开阅览,是一封【密函】
写着“诸葛瑾致子恪亲启”。
诸葛恪展开览阅,只见其书略曰:
“恪儿如晤:”
“父夜观星象,见紫微晦暗,客星犯斗牛之分,心甚忧之。”
“近观朝中异动,不得不密书相告。”
“吴王潜通夷州,以海舶三十艘载丝帛盐铁,易珠玑犀象于孙权。”
“更私铸东夷王金印,使太常张祎斋节往赐。”
“此事竟瞒朝廷,截留贡赋以为资用。”
“为父屡谏曰:‘昔公孙述僭号于蜀,光武震怒而讨之,今私封亡国之君,岂非授柄于洛阳’。”
“王竟斥曰:‘江东事当自决,何须北廷置喙!’”
“家中二叔在关中领兵,三叔诸葛诞在朝中为郎,我族枝叶遍及全国。”
“倘吴王事败,必祸及诸葛氏。”
“昔审配族灭于邺城,荀彧绝嗣于成都,皆因牵涉宗室之争。”
“吾已密遣家僮十二人至荆州别业,藏金帛于夹壁,置舟楫于云梦泽。”
“尔在越国为骑都尉,当阴结善缘,勿显与吴亲。”
“可多与交趾士燮往来,彼统摄岭南,朝廷亦忌惮三分。”
“若事急,可托言巡边,循漓水入苍梧。”
“家中《孙子兵法》第十三卷内,藏有东海诸岛海图。”
“其间有田可耕,有港可泊。”
“临书涕零,惟愿天佑诸葛。”
“慎之密之,阅即焚之。”
“父瑾字。”
诸葛恪览毕,大惊失色。
他在房中踱步良久,终决定寻好友散骑侍郎陈泰商议。
“……玄伯,此事关重大。”
“该如何是好?”
诸葛恪将密信示于陈泰,忧心忡忡。
陈泰阅信后,面色凝重:
“元逊,此事非同小可。”
“依我之见,当立即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