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座上起身,虚扶一把,笑道:
“先生不必多礼。”
“昔日徐州一别,倏忽十余载,今日得见,恍如昨日。”
司马徽含笑落座,他心想自己也确实没有想到。
当年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徐州牧的刘备,如今居然能当上汉家天子,三兴汉室。
关键这速度远比他想象的要快上许多。
如今倒是他这个名满天下的水镜先生,有点儿羞见故人了。
俄顷,侍从鱼贯而入,奉上珍馐美馔。
身在殿侧的李治这才明白,原来陛下与父亲要宴请的贵客便是这位水镜先生。
金樽玉盏,琥珀光浮。
刘备举杯,与司马徽共饮一巡,随即感慨道:
“当年朕在徐州时,兵微将寡,困顿潦倒。”
“若非先生指点迷津,恐无今日。”
司马徽举杯还礼道:
“陛下龙兴,乃天命所归,干老朽何事?”
“正要有功,也当是在座文武之功。”
“徽实不敢据此功也。”
二人叙旧片刻,刘备忽正色道:
“今日请先生来,实有一事相托。”
司马徽放下酒盏,静待下文。
刘备目光灼灼:
“朕欲在洛阳兴办太学,广纳天下学子,教化万民。”
“先生德高望重,学贯古今,若能出任太学祭酒。”
“主持此事,则天下英才必趋之若鹜。”
“此汉室之幸,朕之幸也。”
“老朽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司马徽白须微动,欣然接受了这件事。
他本就喜欢教书,洛阳的太学就相当于是清华北大。
刘备这是让他当清华北大的校长,司马徽岂能不愿意?
“……水镜先生。”
李翊忽然开口,“今日请先生来,除办太学之事外,还有一事。”
“首相请吩咐。”
“内阁经过商议,决定除太学之外,当广设乡塾。”
“使贩夫走卒之子皆可执经问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