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的一支笔转了起来:“康朋街的工作室里挂着一张1954年的照片——可可女士坐在镜前,穿一件黑色高领衫,脖子上却戴着一条夸张的琉璃项链。
当时的评论也说‘太跳脱’,但现在那套搭配成了经典。”
叶辰看向托马斯:“‘高级感’从来不是年龄的标尺,而是对细节的坚持。
年轻顾客喜欢的是‘能玩起来的时尚’,但支撑这份喜欢的,依然是香奈儿百年不变的工艺。”
顿了顿,补充道:“上个月我无意看到一位16岁女孩的X,她用攒了一个月的零花钱买了一只迷你cf包,说‘这是我给自己的16岁礼物,因为它让我觉得我值得被认真对待。
对我来说,让16岁的女孩和60岁的女士都能在我的设计里找到‘被认真对待’的感觉,这才是真正的高级。”
托马斯在笔记本上划掉了“年轻化争议”几个字,改成了“跨越年龄的尊重”。
太阳渐渐升高,广场上的温度也升了起来。
采访接近尾声,玛丽?德维尔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您说过‘一个品牌的的未来不在博物馆里,而在生活里’。
能具体说说,您心中‘生活里的时尚品牌’是什么样子?”
叶辰望向广场上穿梭的旅人——有穿校服的女孩背着双肩包跑过,书包上挂着Artisanatcéleste的钥匙扣。
有中年夫妇在拍照,妻子的丝巾被风吹起,露出衣角的菱格纹;还有个小男孩正踮脚够妈妈手里的口红。
“大概就是这样吧。”
叶辰轻声说道:“它不是只能挂在衣橱里的奢侈品,而是能陪你赶早班机,能陪你接孩子放学,能在你第一次见客户时给你底气,也能在你退休后遛狗时让你觉得‘我依然很迷人’的东西。”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格外清亮:“卡尔先生对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是‘时尚易逝,风格永存’。
我想让自己的风格,不只是服务于红毯,晚宴......还要永远活在普通人的日子里,活在每一个认真对待生活的人。”
哗啦...
一片热烈的掌声响起。
叶辰带着阿丽亚娜和伊莎?贝尔退场。
回到香奈儿总部。
莫琳?希凯的眉头微微皱着,心情不太美丽。
自她上任以来,一直在推动数字化转型和全球化扩张,然而这种策略与香奈儿部分高层也就是维特海默家族成员对“传统坚守”的坚持产生冲突......
“小王子...”莫琳?希凯的语气带着失落。
“香奈儿需要在稳固根基中寻求创新突破,我觉得这没有问题的,对吧。”
“没错,奢侈品行业需通过提问而非发号施令来应对不确定性,您鼓励团队质疑既有模式,这种开放式的领导风格与香奈儿现在更注重权威决策的文化存在张力。
所以您在会议上的提议被否决了,对吧。”
现实中的莫琳希凯在香奈儿致力于打破社会对性别、职业角色的刻板印象(如“内向者无法成为领导者”)。
然而,香奈儿作为传统奢侈品牌,其内部对高管角色的期待(如强势、权威)与她的个人特质存在矛盾。
阿兰?维特海默和杰拉德?维特海默等维特海默家族成员,其实已经对莫琳希凯在香奈儿的发展策略感到不满。
只是卡尔?拉格斐,尼古拉?盖斯奇埃尔,叶辰三个人都很喜欢莫琳女士这种‘内向’型的领导。
真要遇到尼古拉盖斯奇埃尔在巴黎世家当艺术总监时的领导。
三个人都得疯,尤其是叶辰和卡尔?拉格斐,最烦的就是领导层那群二货啥啥不懂在哪里对自己的工作指手画脚。
现实中香奈儿在老佛爷去世的下一年才重新选全球执行总裁。
如果老佛爷遇到那个印度女总裁,说不定真得发发火,吵吵架...
而莫琳女士和维特海默家族的矛盾点不一样。
莫琳?希凯想创新,维特海默家族想‘守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