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藩镇的定海神针。
与此同时,一项更为深远的计划在秘密进行。
林昊、杨袭古与皇太孙李淳多次密议,规划在长安附近,依托林昊带来的技术,建立属于朝廷直辖的钢铁厂与军工联合体。
许多退役的老兵凭,借其忠诚与在轮台工坊的经验,成为其中的骨干。
此举旨在为大唐中枢,打造一支装备绝对精良、后勤完全自主、忠诚毋庸置疑的强大新军,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帝国半个多世纪的藩镇痼疾。
随后在林昊临行之际,朝廷正式下诏,将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彻底合并入西域军,归西域大都督府统御,总揽西域一切军政大权,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域王。
老将杨袭古加封郡王爵位,功成名就。
休整与筹备之后,林昊即将率领朝廷紧急征调、装备一新的三万大唐新兵,重返西域,去完成最后的统一大业。
出发之日,长安开远门外,景象一如两年前的模样。
只是送行的人,与远行的人,已然不同。
皇太孙李淳与太尉杨袭古,代表朝廷相送林昊。
更令人动容的是,那准备留下来的五千多名士卒,已在长安周边安家的老兵们,也自发齐聚此地。
他们穿着虽已卸下、却换上禁卫军的军服,挺直了不再年轻的脊梁,列队于道旁。
没有过多的言语,不知是谁先起了头,苍凉而雄壮的歌声骤然响起,响彻云霄: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歌声中,是他们对过往峥嵘岁月的告别,更是对新一代唐军儿郎的殷切期望与嘱托。
林昊骑在马上,于队首向这些老兄弟们郑重抱拳行礼。
随即,他调转马头,目光扫过身后那三万张年轻、稚嫩却充满朝气的面孔,手中马鞭指向西方。
“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