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骨咄禄、康怀恩等盟军首领,作为功臣代表赴宴。
宴至酣处,到了最重要的献礼环节。
杨袭古与林昊并肩出列,他们献上的并非奇珍异宝,而是几个看似朴实无华的布袋。
“陛下,”林昊朗声道:
“此乃臣等自极西之地寻觅、培育之几种作物种子,此物名为鹰嘴豆、小麦等良品种子!”
随后详细阐述了这些作物的特性,尤其是那在关中平原也能达到的、甚至远超当下粟麦的惊人亩产。
当亩产数石的话语,从林昊口中清晰吐出时,整个太极殿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难以置信的低声惊呼。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德宗皇帝闻言,也猛地向前倾身,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光。
侍立的宰相、尚书们更是激动得难以自持。
经历过安史之乱后关中凋敝、粮赋艰难的重臣们,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这是能让关中重现富庶,能让大唐府库充盈,能活人无数、稳固国本的——神物!
“天佑大唐!此乃中兴之兆!”德宗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陛下圣明。”林昊趁势进言:“然此等新作物,耕种之法异于常物,但经过多年改良,产量远胜于中原地区的粮食作物。”
德宗皇帝闻言顿时欣喜不已,如果安置一批西域归来的老兵,必然加大他手中皇权的根基。
同样也是对功臣的最佳安置,也为高产作物的推广找到了最可靠的技术力量,可谓一举两得。
满朝文武亦无异议,他们家族田产众多,深知此物若能推广,受益无穷。
但问题是长安附近的土地,早就被长安的各方权贵收归私有,哪里还有土地分给这些功臣。
随后,拔汗那王子献上了神骏的汗血宝马,康怀恩敬献了流光溢彩的西域宝石,骨咄禄则带来了漠北最矫健的雄鹰~!
一时间,长安当年万国来朝的盛景,似乎在这一刻于太极宫内重现。
当德宗询问他们有何愿望时,康怀恩与许多部落首领毫不犹豫地跪地,热切请求:
“天可汗陛下!我等仰慕大唐风华,恳请归化,录入唐籍,永为大唐子民!”
德宗龙颜大悦,慨然应允,毕竟这些林昊早就提前跟他汇报过,也非常支持林昊的决定。
而这一幕,让在场的每一位大唐臣子都挺直了腰杆,盛唐的气象,正在回归。
德宗皇帝想了想,最后下定了决心:“此番既然归来,杨都护便留在长安吧!”
如今四方多事,德宗皇帝正需要杨袭古这般德高望重、熟知兵事的老臣坐镇中枢,以安天下之心!”
他敏锐地意识到,凭借杨袭古数十年戍边的资历,以及此番收复河陇的不世之功,正是震慑那些骄兵悍将、稳定朝廷大局的绝佳人选。
林昊在一旁微微颔首,之前德宗其实是想林昊留在长安的,不过被林昊所劝阻。
一来林昊的目标是收复整个西域,让这片土地彻底融入大唐版图。
二来林昊不想留在长安,跟那些政治生物纠缠不休,而是将西域所有大势力一并泯灭。
而留下杨袭古,继续统御一部分西域军,甚至未来把郭昕也招回来,一起剿灭那些越发张狂的藩镇势力。
在见到杨袭古的那一刻,德宗皇帝就本能的看出杨袭古的价值,并果断伸出橄榄枝,这份政治眼光和魄力,确实非同一般。
有杨袭古带领部分西域军坐镇长安,不论于公于私,都大有裨益。
盛大的封赏,在随后几日陆续颁布,体现了朝廷深刻的战略考量。
杨袭古被留在长安,拜太尉、中书令,位列三公,执掌机要。
也不出林昊的预料,等林昊回到西域后,郭昕也会回到长安。
有他们两位坐镇中枢,皇权得以巩固,宵小之辈亦不敢轻举妄动。
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功绩的酬庸,更是借重其作为郭子仪侄子的巨大威望、数十年戍边的资历,以及光复河陇的不世之功,成为稳定朝局、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