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价能覆盖成本,甚至略有盈余,大家愿意考虑吗?”
“当然愿意!”“但英东,你也清楚现在的情况,谁敢接星光行?英美那边盯着呢,除了置地这种英资巨头,怕是没人敢碰。”
其他股东纷纷点头。
霍英栋看着他们的脸,忽然觉得有些无力——他曾以为,多年的合作情谊能扛过难关,却忘了在“利益与面子”面前,情谊有时如此脆弱。
“我知道了”
“我会再找买家,尽快给大家答复。”
会议结束后,办公室陷入死寂。
霍英栋拿起星光行的股东协议,翻到自己签名的那一页,墨迹早已干透。
威廉佩利坐在真皮沙发上,手指把玩着水晶杯,目光带着审视扫过霍英栋。
“霍先生,明人不说暗话,星光行现在的处境,全香港都知道。”
他放下杯子,语气带着施舍般的傲慢,继续说道:“置地愿意出 3000万港元收购,并承担汇丰银行的那1000万贷款,已经很有诚意了——要知道,换成其他公司,怕是连 2500万都不愿出。当然,我们的付款方式是这样的.”
“3000万,其中 2000万还要用承诺票据结算?”霍英栋皱紧眉头,声音提高几分,“佩利先生,你是在开玩笑吗?星光行投资 3000万,现在连本都回不了,还要用‘纸片’搪塞?”
“这不是搪塞,是商业规则。”威廉佩利摊开手,语气带着威胁,“霍生,你该清楚,英美对星光行的态度——若不是置地愿意接盘,你觉得还有谁会要?别忘了,你在珠城的两家戏院,片源还依赖美国公司,若是他们知道你‘不配合’,后果……”
霍英栋的拳头在桌下攥紧,指甲几乎嵌进掌心。
他知道威廉佩利在威胁什么——美国若切断片源,两家戏院将无片可放,那是他除船务外的另一大收入来源。
“你这是趁火打劫。”他冷冷地说。
“随便你怎么说。”威廉佩利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装,“给你三天时间考虑,要么接受条件,要么……等着星光行变成‘烂尾楼’。”
走出置地总部,寒风迎面吹来。霍英栋裹紧大衣,却觉得浑身发冷。
他抬头看向中环的高楼,英资公司的招牌在阳光下刺眼——从朝鲜战争时被美国列入黑名单,到如今星光行被打压,他忽然意识到,华人商人在香港的生存空间,从来都是被英资攥在手里。
“不能认输。”他咬着牙,从口袋里摸出那张烫金的名片——“陈光良”三个字,此刻成了他唯一的希望。
霍英栋反复看着陈光良的名片,名片保存得很好。他想起那天,陈光良在一群西装革履的英资商人中格外显眼,却敢直言“环球航运的油轮,未来要走遍全球”“华人也能称霸海上”,那份底气,让他印象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