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战神:吕布逆天改命 > 第86章 义塾夜灯

第86章 义塾夜灯(1 / 2)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末日星晶:我有一个契约兽军团 夺回空间!大小姐搬空家产去随军 百肝成帝:从杂役开始! 华娱:景公主她只想演戏! 农村女婿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开心宝贝:大大怪智商恢复 死而复活,混迹颠佬江湖 用读档专抢敌人机缘后,我飞升了 逆流韶华

南郡晨光微曦,田间已是锄声漫野。

农政署署长韩承诀率领数十位丈量官,手持绳索与丈杆,正对西郡村落的田畴进行重新丈量。

昔日阡陌破败,沟渠淤塞、田埂崩坍,如今在韩承诀的指挥下,一块块荒芜良田被整齐划分,丈量纸条上清晰标注田界归属。

村中的耕夫、佃户围拢而来,见署中官员和田家长老一同审阅册卷,面露欣慰。

韩承诀朗声道:“此等丈量,公平公正;凡登记之耕地,当依贫富均分,优先分配给无地或少地之家,俾众生无饥荒。”

随即令两位副署长分赴十九镇,因地制宜制订分田方案。

城南粮仓——筒仓式石库,六百间房舍绕三面堆积,已换新棕门。

农政署又同百工院协作,先行推广“穗米存储制”

,取新稻之壳,糯性之穗,经风晒脆、火烘而成米穗,用竹编簸箕盛装,置于通风架上,防潮避蛀。

此举延长储粮期至一年有余。

仓内掌管粟米的仓吏姜疏举起一束米穗:“此‘穗米’,即春收之精华,糯而耐储,比常米抗虫防霉,民壮家安。”

众官颔,随即分托村庄于每仓再试五百束,待冬季回收时再议推广。

黄昏时分,新开义塾木牌高悬——“南郡四海义塾”

文监司长莫定风身着青袍,端坐讲坛之侧,面向数百名少年与孩童。

他缓步而立,目光如水:“治世当先识字;天下之理,始于书卷。

义塾分初学、精通、续教三班,凡年满六龄之童,皆可来此研读《千字文》《论语》。

经试卷录取者,将有俸米三十石,且可留校助教。”

台下孩童或握笔而立,或相互踮脚窥视,皆满怀渴慕。

夜幕降临,屋檐悬灯挂烛,义塾内烛光摇曳,朱墨翻飞。

书生许君衡灯下默写《孝经》,汗滴落纸;少年张绍然立案读颂《春秋》,声调清越,回荡窗棂之间。

不远处,两名少女在草案上练习八股文,虽字迹稚嫩,却笔力稳健。

文监司又选出三十名南郡才子,立誓来年春赴洛阳太学,诸路学士将联合举荐。

次日清晨,农政署与文监司共同召开会议。

吕尘、诸葛亮与韩承诀、莫定风一同坐于帷幕之下,诸葛亮将南郡暂行律例升级版渐次呈上。

吕尘点眉:“三政施行已三旬,田亩有序,粟储可观,义塾学者日增,民心渐稳。

然南郡旧豪强偶有蠹政,需严加监察,不可疏忽。”

莫定风答曰:“已设民言台专堂,巡按之官时巡乡里,令其见申必施,无私议可行。”

诸葛亮将一卷《澜台九策》田策初稿摊开:“此中田策、商策、法策三章,皆可在南郡试行,为后续中原推广积累经验。”

午后,赵云与张辽携数名精骑巡视田间粮仓。

赵云稽查丈人分田之册,对贫户记录逐一点验,又嘱咐村中青壮:“尔等休兵十日,助署中工匠修筑水渠;田畴西侧之墙垣,也需及时修补,防止雨季涝灾。”

张辽则于仓廪大门前演示简易防盗闸门,将志愿村卒带动起来,夜间执勤护仓,确保储粮安全。

当夜,义塾中秋祭学典礼上,莫定风与韩承诀并肩而立。

两人共举青瓢,与学子同饮米酒,言传修身与敬业:“南郡若有学者,亦是南郡之光;若有良田储粟,则百姓有望。”

学子倚榻而立,掌声雷动,月光照映在年轻的面庞上,清澈而坚定。

数日后,诸葛亮再度召见南郡诸司,令其编纂《南郡三政·续编》,分作《赋政编》、《田政编》、《学政编》,并交由文监司修订,待来年春华后刊行于城中四方书亭。

吕尘顾盼群臣,笑意盈盈:“南郡立此三编,既体制度之良方,亦展澜台之治世志向。

来者可凭此行章府略,为天下他郡楷模。”

众臣再拜如磐。

夜阑近更,南郡城头灯火通明。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万兽之国(H) 快穿:好孕宿主美媚魅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 小房东【香朵儿】 大成风华之绝响 蓝钰茗烟 赤色军工,刚建国你就要造航母? 炼狱之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