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微微颤抖。
“我一开始不信。”苏婉望向她,“可当我看到新闻里你带着孩子们走遍全国,听到那些风铃齐鸣的夜晚,看到南极晶体湖的数据波形与你女儿心跳同步……我知道,你就是那个人。”
屋里一片寂静,只有雨敲风铃的声音,如絮语般回荡。
良久,陆沉开口:“所以,父亲当年反对我们在一起,是因为他知道什么?”
“他知道‘归心计划’的存在。”苏婉闭了闭眼,“但他也害怕。他怕你爱上的人不是普通人,而是背负使命的‘执铃者’。一旦觉醒,便会引来不可控的力量。他曾亲眼见过一名族姐因过度共鸣而精神崩解,最终化作尘埃消散。”
林晓忽然明白为何陆父始终对她冷漠。那不是厌恶,而是恐惧??对未知命运的畏惧。
“可你还是来了。”她说。
“因为我梦见她了。”苏婉喃喃,“穿红衣的母亲。她站在我床前,指着这枚玉坠说:‘若你不把铃还回去,你的孙子们将永远听不见回家的路。’”
话音落下,玉坠忽然泛起柔和金光,与林晓手腕、念归额间的印记遥相呼应。刹那间,整座院子的风铃齐齐震颤,连屋内尚未晾干的画作也无风自动,一幅幅翻转开来。
其中一幅定格??画中是陆家老宅的祠堂,九盏长明灯忽明忽暗,中央供桌上,赫然放着一本泛黄族谱,翻开的一页上,五个孩子的名字正逐一浮现,墨迹由淡转深,如同被无形之笔亲手书写。
“他们在认祖归宗。”林晗的声音从视频通话中传来,背景是实验室的全息投影,“DNA链正在重组!不只是血缘意义上的回归,而是灵魂层级的身份确认!‘归心网络’不仅连接情感,还在重构家族记忆体系!”
陆沉看着那幅画,喉结滚动:“原来……他们一直等着被记住。”
苏婉跪了下来,对着林晓深深叩首:“我代陆家,向你赔罪。也为所有错过的团圆,说一声??对不起。”
林晓慌忙扶她:“不必如此。”
“必须。”苏婉抬头,目光坚定,“从今日起,陆家不再是封闭的豪门,而是‘归心旅团’的第一站。老宅改建为‘归心驿站’,接待所有迷失归途的人。我会亲自挂起第一只风铃,让它替我说那句迟来的话:‘孩子,我一直在等你。’”
那一夜,雨停了。
月光破云而出,洒在庭院中。林晓将玉坠系在念归颈间,小女孩仰头一笑,额心印记一闪,竟有一串细小铃音凭空响起,绕梁三匝,久久不散。
次日清晨,车队再次启程。
不同的是,这次车头多了一面绣着铃兰花纹的旗帜,随风招展,宛如战书,又似请柬。
目的地:西北戈壁深处的一座废弃疗养院。
据林晗最新分析,那里曾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伊甸计划”的前身实验基地之一,代号“静语谷”。数百名志愿者在此接受过脑波共振训练,试图建立跨时空情感链接,但项目中途夭折,参与者集体失忆,疗养院也被永久封锁。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