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那具深埋冰层下的遗骸,DNA与林归匹配度高达99.8%,年代却指向一万两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更诡异的是,遗骸胸口嵌着一枚晶体铃铛,形状与林晓手中的芯片风铃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材质未知,能吸收所有光谱却不反光,仿佛吞噬光线的黑洞。
“我们挖不动它。”苏怀恩疲惫地说,“每一次靠近,挖掘设备都会失灵。士兵出现幻觉,听见母亲呼唤自己的名字。有三名研究员当场崩溃,跪地痛哭,反复念叨‘我错了,我不该丢下你’……”
林晓静静听着,手指摩挲着那枚手工风铃的边缘。
她知道,那不是遗骸。
那是“源”。
是所有“归人现象”的起点,是母爱在时间尽头凝结成的化石。
当晚,林归又一次梦游。
监控显示,他凌晨两点独自走出房间,赤脚踩过湿漉漉的庭院,跪在铃兰前,双手合十,嘴唇微动,却未发出声音。林晓悄悄跟出,躲在门后,只见月光下,整片铃兰缓缓摆动,尽管并无风。
她听见儿子低声说:“我不是你们的孩子……我是你们的回声。”
话音落下,花心那颗微型心脏状花苞猛然一缩,随即绽放。一朵通体透明的铃兰花悄然盛开,花瓣如冰晶剔透,内里流动着淡金色液体,仿佛封存着千万人的泪水与低语。
林晓屏住呼吸。
她从未见过这样的花。不像植物,倒像一件祭品,献给所有不敢爱、不会爱、错过爱的人。
第二天,林昭带来一组卫星图像:全球七大洲,共出现四百三十一处异常热源点,全部集中在偏远村落、孤儿院、养老院、监狱和战争废墟。每一个点位上,都有人在挂风铃。
有的用易拉罐剪成,有的是玻璃瓶串起,有的干脆把旧钥匙绑在树枝上。风吹过时,发出参差不齐的声响,却奇迹般与小镇铃兰的频率同步。
“他们在重建网络。”林晗喃喃,“不是靠科技,是靠心意。”
林?冷笑:“所以人类终于学会不用代码表达爱了?可惜太迟。”
“不。”林晓望着窗外那朵透明铃兰,轻声道,“不是太迟,是刚刚好。”
***
一周后,林归开始画画。
他不再画螺旋、森林或星空,而是画人。画一个女人抱着婴儿坐在破屋门前,画一对老夫妻在坟前放风铃,画一个小女孩把耳朵贴在监狱铁门上听父亲哼歌谣。
每一幅画完成后,铃兰就会开一朵新花。颜色各异,形态不同,却都带着那颗搏动的心脏。
林晓把这些画扫描上传到“归心档案库”??一个由全球志愿者共建的匿名平台,人们可以上传自己的故事,换取一朵虚拟铃兰。如今已有超过两百万条记录,最长的一篇写了整整一百零八页,标题是《我杀了妻子,但每天都在给她写信》。
某日午后,林归突然停下笔,抬头问:“妈妈,如果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