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出一张酷似沈知衡的脸。林晚舟浑身一震,几乎无法呼吸。
“我是沈砚。”少年跪下,声音哽咽,“家父临终前,用最后力气写下一本《归心考》,藏于雁回坡碑林夹层。母亲带着它逃亡十年,最终托付给书院先生。如今,我奉师命前来,将此书献予您。”
他双手呈上一本泛黄手稿,封面上四个遒劲字迹:**“真伪之辨”**。
林晚舟颤抖着接过,指尖抚过纸页,仿佛触到了沈知衡最后的温度。翻开第一页,只见一行小字:
>“致晚舟:若此书尚存,则吾儿必不负汝志。愿他代我问一句:这世间,还有多少真相被冠以‘善意’之名而掩盖?”
泪水无声滑落。
当晚,林晚舟命人召集残存的心火成员,在地下密室召开最后一次会议。她虽不能站立,却坚持坐在高台之上,身后悬挂一幅由《问心十二章》残篇拼成的巨幅卷轴。
“我们摧毁了归心阵,但这不代表胜利。”她的声音通过特制铜管传遍密室,“真正的敌人,从来不是某个组织或某个人,而是那种渴望被控制的心理??人们宁愿相信谎言带来的安稳,也不愿承受真相带来的动荡。”
众人肃然。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不是统治,而是播种。”她继续道,“我要你们分赴各地,办书院、印书籍、教孩童识字读史。重点不在知识,而在提问。教他们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么说?有没有别的可能?”
一名老兵忍不住问:“倘若百姓不愿听呢?”
“那就让他们先听见。”林晚舟淡淡道,“哪怕只有一个孩子,在夜深人静时突然抬头问母亲:‘为什么大家都说好,可我觉得不对?’??那便是心火重燃之始。”
散会后,阿七递来一封匿名信,无署名,仅附一枚烧焦的松枝。
信中写道:
>“松鹤虽毁,根脉犹存。
>影槐未灭,化蝶重生。
>三年之内,必有新井掘起,新香燃起,新人登台以旧法治世。
>届时,望君门下弟子,亦能如你一般,不惧孤身,不避血路。”
林晚舟看完,将其投入火盆。火焰腾起,映照她苍老却坚定的面容。
她知道,这场战争永远不会结束。觉醒与沉睡的拉锯,将在每一代人心中反复上演。
但她也相信,只要有人还记得疑问的价值,火就不会熄。
七日之期将尽,林晚舟写下最后一段文字,夹在《晚舟录》末尾:
>“我曾以为,改变世界需要一场惊天动地的爆炸。
>后来我才明白,真正持久的力量,是一声轻问,一句私语,一个孩子盯着课本发呆时冒出的念头:‘真的是这样吗?’
>所以,请不要纪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