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吸凉气。
这帮朝廷大佬,专心一致,全部一起回过头,看了看杨氏兄弟,嘀嘀咕咕:
“原来如此啊”
“他妈的,杨家够狠”
“狗日的杨氏,当真是狗大户啊”
“杨氏倒是好眼力,好手段”
“厉害啊,牛逼啊”
“呵呵”
“一介商贾,市井酒徒”
“牛掰个屁,走狗屎运而已”
“格老子的,这是想做吕不韦啊”
、、、
他妈的,原来如此啊,时至今日,很多人总算明白了。
原来啊,当初的岷王殿下,一无所有。
竟然在绝境崩盘的情况下,能快崛起,里面还有杨氏的功劳啊。
这就难怪了,永昌杨氏,一个籍籍无名的地方小家族。
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出了两个重臣,跨越几十上百年的努力,飞进了大明金銮殿。
当然了,在堂的一众大佬,有羡慕的,有嫉妒的,但嫉恨的不多。
毕竟,杨氏虽然崛起了,但是根基不咋地,底蕴太差了。
没看到嘛,杨昌业的兄长杨昌彦,一个刑部尚书,也是一个透明人,或有或无的存在。
更何况,现在的朱皇帝,老辣至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精明的很。
什么人,该放到什么位置,朱皇帝心里清楚的很啊。
这个杨昌业,杨昌彦兄弟,在朱皇帝登基以后,并没有出彩的地方,很难得到朱皇帝的重用。
“咚咚咚”
狗大户杨昌业,可不会在乎别人的有色眼睛,嫉妒之心。
浑身激动颤抖,用力一把挣脱朱皇帝的大铁手,猛的匍匐在地。
满脸涨红,双目含泪,眼珠子刺红,犹如吸血鬼似的。
一边玩命磕头,一边敞开喉管子,哆哆嗦嗦的,歇斯底里的高呼:
“皇恩浩荡”
“陛下乃真龙天子,千古明君圣君”
“去年,朝廷危难之际”
“陛下龙游浅滩,莅临寒舍,区区些许钱粮,实乃杨氏之荣幸”
“陛下对杨氏的恩典,如天之高,地之厚”
“家兄和老臣,全族上下,无不感恩戴德,永世不忘”
、、、
当真是激动难耐,双目含泪,激动的都不知道如何回话了。
开玩笑,朱皇帝崛起之初,狗大户杨昌业,才投入几个钱粮啊。
刚开始,朱雍槺娶刘盈的时候,也就是送了几千两白银,以贺礼为借口。
然后,朱雍槺要募兵练兵了,杨昌业才开始投入上万两,还有几千担粮草。
杨氏真正的力,还是等杨昌彦的加入。
不但送了嫡女杨萱,还把永昌府的工匠,钱粮全部搬入勇卫营,这才是大手笔啊。
“咚咚咚”
果不其然,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站在前面的杨昌彦,也站不住了,跟着跪下去,磕头高呼:
“圣恩浩荡”
“皇上英明睿智,真乃一代英主,万民敬仰”
“陛下自登基以来,励精图治,锐意进取,驱除鞑虏,复太祖之基业”
“皇上之恩德,杨氏铭记于心,永世不忘”
“永昌杨氏,愿誓死效忠,鞠躬尽瘁,绝不辜负陛下之期望”
、、、
正统读书人出身的他,说话就是有水平,滴水不漏。
话里话外,全部在拍马屁,猛夸朱皇帝的丰功伟绩,压根不提去年的事情。
是啊,有一些事情,就应该藏在心里,不说出才是最好的。
像朱皇帝这样,全部拿出来说事,反而不利于杨氏。
毕竟,杨氏资助了岷王,得到的回报,那都是几十倍,几百倍,收益太大了。
杨氏要想在朝堂站稳脚跟,反而应该低调为主,低头装死,暗地里积蓄力量。
朱皇帝这种君王,深通帝王心术,可不是好糊弄的主啊。
没看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