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
郑楷正举着相机对着寺门拍个不停,闻言回头瞪他:“你懂什么,这叫书法艺术,得慢慢品。”他说着往后退了两步,想把石狮子也框进镜头,没留神踩了块松动的地砖,差点摔一跤,引得众人一阵笑。
走进寺门,瞬间就从喧嚣的街市跌入一片宁静。青石板铺就的路蜿蜒向前,两旁的松柏郁郁葱葱,树干上挂着红布条,是香客们系的祈福带。雨琪蹲在一棵老柏树下,手指轻轻拂过树干上的纹路:“你看这树,肯定活了好几百年了,说不定太平公主当年也摸过这棵树呢。”
张真元顺着路往前走,被不远处的石碑吸引了目光。碑上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有些已经模糊不清,旁边还有块新立的说明牌。“这是唐代的碑碣,”他指着说明牌给大家看,“上面记载着罔极寺的历史,原来这寺在唐代叫‘罔极禅院’,后来才改的名。”
范成成扶着眼镜,凑近石碑仔细辨认:“这字是楷书,笔力遒劲,应该是当时的名家所书。你看这撇捺,多有风骨。”他掏出手机对着碑文拍了几张,打算回去慢慢研究。
姜柏宸牵着白露的手,慢慢走在后面。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白露抬头看着飞檐上的瑞兽,那些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着光:“你看那屋檐上的脊兽,有龙有凤,还有狮子,真精致。”
“那是鸱吻,”姜柏宸指着最上面的神兽,“古代建筑上都有,据说能避火。”他伸手替白露拂去落在肩头的一片树叶,动作轻柔得像怕惊扰了这里的宁静。
沙易在一旁的石雕前驻足,那尊唐代的石佛像虽然少了只手臂,却依旧透着庄严。“这线条多流畅,”他感叹道,“能保存到现在真不容易,比在博物馆里看照片有感觉多了。”
呵呵举着相机跑来跑去,一会儿拍石碑,一会儿拍飞檐,嘴里还不停念叨:“这里太出片了,每一帧都像古画。”她看到郑楷正对着一朵开在墙角的小雏菊拍照,忍不住打趣:“哟,郑大摄影师怎么拍起小花了,不拍古建筑了?”
郑楷收起相机,脸上有点红:“这叫以小见大,懂不懂?一朵花也能拍出古寺的意境。”
老周不知什么时候也走了进来,站在一棵槐树下抽烟,看到大家玩得开心,脸上露出欣慰的笑。“这寺虽小,却藏着不少宝贝,”他掐灭烟头,“前面还有座唐代的石塔,你们去看看,那塔上的雕刻可精细了。”
众人跟着老周往前走,果然看到一座石塔矗立在庭院中央。塔不高,只有三层,每层的塔檐下都刻着佛像,虽然历经风雨,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精美。李辰跑到塔前,张开双臂比了比:“这塔看着不高,却挺有气势,比大雁塔看着亲切。”
白露靠在塔边的栏杆上,看着远处的红墙,轻声说:“在这里待着真舒服,没有那么多游客,安安静静的,能让人静下心来。”
姜柏宸走到她身边,从口袋里掏出块糖递给她:“喜欢的话,我们多待一会儿。”
阳光慢慢升高,寺里的钟声“咚”地响了一声,悠远而宁静。众人坐在庭院里的石凳上,听着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看着偶尔飞过的鸽子,心里都觉得暖暖的。郑楷拿出相机,对着大家拍了张合照,照片里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轻松的笑,背景是红墙灰瓦和蓝天白云,像一幅温馨的画。
“走了,”老周看了看表,“该去吃泡馍了,再不去就该等位子了。”
众人依依不舍地走出罔极寺,回头望去,红墙在绿树的映衬下格外醒目。李辰拍了拍郑楷的肩膀:“没想到这冷门地方这么好玩,比你拍的照片好看多了。”
郑楷哼了一声,却把相机里的照片翻出来看了又看,嘴角偷偷翘了起来。
老周带着众人拐进一条窄窄的巷子,巷子宽得刚够两辆自行车并排通过,两旁的青砖灰瓦老房子挤得挨挨挤挤,墙头上爬满了绿藤,叶子在阳光下绿得发亮,还缀着几朵紫色的小喇叭花。墙角堆着些旧花盆,里面种着指甲花和仙人掌,花盆边缘结着层薄薄的青苔。刚走没几步,一股浓郁的肉香就顺着风飘过来,混着掰碎的馍香和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