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磨练,掌握一些的。
大汉的人口有数千万之众,
假使得“道”者万一,其余者得“技”,那么天下会变得如何繁荣昌盛,就连聪慧到让世人诧异的皇帝,都无法想象出那样的画面。
但这并不妨碍他试着去做一做这件事。
毕竟他年轻,气血正盛。
当他的眼前流露出一丝有关美好未来的可能时,他是愿意去追逐的。
年轻人总怀抱着奇妙的想法,
而皇帝的身份更给予他将这个想法落实起来的可能。
至于传播先进技艺,乃至于教导世人学习、思索、开拓,会对统治造成怎样的后果,皇帝自然也是考虑过的。
如果放在后世,
他可能选择禁锢民智。
可现在是大汉的时代。
是承载满天星河之名的时代,
是掌握大权,平等折磨所有人的皇帝,也会潇洒的跟臣子讨论“汉有六七之厄,代汉者当涂高”的时代,
是延续了先秦气象,君臣坐而论道,可以互相指指点点,不需要一再磕头歌颂,将君王视为超乎一切的时代,
是会时常派遣官吏去往乡村传达政令,教授耕耘技术,并广开学校,让百姓可以认字明理,评议朝政的时代。
所以皇帝不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什么问题。
这是他的国家,
这是诸夏自古以来生活的土地,
这个国家的百姓,
这片土地生活的民众,
如果能够利用更省力好用的工具,开创真正的盛世,
他作为大汉的皇帝,诸夏的天子,又凭什么不去做呢
世人常说,“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
皇帝认为自己是天下人的君父,又怎么会不为百姓考虑呢
反正对才二十出头的皇帝来说,
为了消灭可能存在的隐患,巩固根本不可能永远传承下去的统治,便毁坏典籍、封锁技艺、愚弄民智的做法,实在是不可理喻。
就连被大汉推翻的暴秦,都只是收缴不利于法家“利出一孔”的诸子文章,而不禁百姓学习技艺的呢!
暴秦治下的百姓考吏员的硬性条件,还是通读律法,能写会算呢!
更别说西秦建立起来后,在格物之道上做出的贡献。
所以,
暴秦都不会做的事,
大汉凭什么要去做呢
王景听到皇帝的话语,心中也是一阵激荡。
但当今之世,儒学五经地位之高、弟子之众、影响之广,不是轻易就能撼动的。
皇帝固然有权力,
可儒学的位置,也是经过前面好几任皇帝一手捧起来的啊!
皇帝想要做的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到达的。
好在还是那个道理——
当今是大汉,
不是后世其他的朝代。
诸夏作为文明的朝气,正在这个时代迸发。
这个时代不会畏惧于未知的改变,甚至其中的有识之士,还会因那改天换地的动静,而发出欢呼喝彩。
年轻人特有的叛逆,活力满满的诸夏也是可以有的嘛!
“即便再难,但朕还有很多年的时间,可以徐徐图之!”
王景听到年轻的君主这样说道。
他摸了摸自己白的胡须,随后便说,“臣已经年迈,只怕跟不上陛下的脚步。”
“是以,臣愿意举荐一人,为陛下分忧!”
“是谁”皇帝投来目光。
“张衡。”
……
“嗯”
“要我做什么准备”
“陛下怎么突然召见我”
还在太学读书,并没有如何出名的张衡得到消息后,脸上露出不解的神情。
被王延世拉为替死鬼,最终也找到张衡当替死鬼的王景没有回答。
他只是说,“你把自己有关格物的一切都整理起来便好!”
“左右不会是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