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道矣。”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谓道矣。”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谓道矣。”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菩提,一沙一极乐,一尘一净土,可为道也。”
“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为道也。”
余霞峰盘坐在山石下,滔滔不绝的讲了半天,可老人始终双目闭阖,不动声色。
最后,他心中沮丧,轻轻叹息,小声道:“恕霞峰实在愚昧,尚未能悟,前辈心中道之所在。”
老人缓缓睁眼,终于开口,却仅有简单的一句话,“万年以后,再来见我。”
“前辈…”
余霞峰蓦然双手撑地,俯身叩,哀苦不已。
老人重新阖上眼眸,无声无息,不予理会。
余霞峰犹豫良久,终究还是不敢违背老人真言,只得对自己失望而去,但他绝不会因此选择放弃,所以在临行前,他再度转身,一跪三叩,大喊道:“前辈,下一次相见,我一定会让你认可我。”
说罢,他大步流星,快下山,心中默默期待着万年后的那天,一定不能再让自己失望,更不能让老人失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时光轮转,岁月悠悠,万年以后,余霞峰如期而至,让他意想不到是,那个心心念念的老人这次居然会亲自出山,早已在山脚等候多时。
余霞峰远远看着那道身影,痴痴站在原地,久久无法回神,或许,于他而言,那一刻即为永恒,那一刻,万载岁月,亦不过即散云烟,能得此结果,哪怕再过一万年、十万年、百万年又何妨,一切都将值得。
他兴高采烈,大步向前,只是不知怎的,眼中的泪水便渐渐开始不听使唤,他一边抹泪,一边奔跑,到了近前,猛然跪地,万年的艰苦与心酸,皆化作此刻口中的一句“师尊”
,他又哭又笑,他心满意足,他以为历经万年风雨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他以为这个老人,总算是认可了自己。
可惜,有时候在一件事情上,往往越是心怀期待,就越是会不尽人意,老人淡然注视着身下已泪眼通红的余霞峰,没有去慰藉对方这千年又万年,一路走来的种种不易和艰辛,也没有去赞赏对方那些四方瞩目,无不惊叹的过人成就,祂甚至连一句多余的话都不愿意说,只是摇了摇头,喃喃自语道:“痴儿。”
余霞峰仿佛置若罔闻,浑然没觉察出老人话中之意,他一边擦着眼泪,一边笑着说道:“师尊,万年前的那个问题,弟子悟到了,弟子真的悟到了,道本无道,道即是道,道为天地,则天地为道,道为众生,则众生皆道,道即为我,我即为道,我所行之道皆可为道,我身在何方,道就在何方,道在眼前,我在行道,师尊,弟子悟到了,师尊”
他不断用膝盖挪动身子,最后双手抱住老人的一只脚,眼中的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流。
老人表面看似平静无情,心里实则欣慰不已,可祂依然没打算将这个痴儿收作弟子,他默然转身,轻描淡写道:“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同存,待你打破天地拘束,然万物之上,有朝一日证得一个不朽之位,再来见我。”
话落,祂凭空消失而去,古今难寻,无踪无迹。
“师尊!
师尊!
!”
余霞峰声泪俱下,不断地向四方寻视,他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明明已经很努力了,还是没能得到认可,他颓然软瘫,眼神迷茫,还是不够吗?一万年仍不够
通天接地的流光山忽然白云下垂,神霞四射,一位然物外的年轻道童现身而出,望着下方那个几欲万念俱灰的男子,心中暗叹,不免怜惜,祂抬手一挥,抛出一本道经,平淡道:“此乃师尊所赠,望你好生参悟。”
余霞峰闻言猛然抬头,看着那本金光流溢,神韵通天的无上道经,枯萎心气宛若于转瞬间死灰复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