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开始迷恋善良。」
这段时间留言墙的讨论一直在如火如荼持续,但艺术界和媒体界对于「生而爱乐」系列音乐会带来的争议后续讨论,总体陷入了某种诡异的沉默状态。
直到5月中旬的一篇《霍夫曼留声机》专题报道,真正意义上的转折点才开始出现。
这篇报道的源头,同样是来自特纳艺术厅的留言墙。
它的标题,来源于一张之前新年音乐会海报下不太起眼的贴纸:
「一部被忽视的教案:「卡洛恩教学法」或「宁式教学法」。」
他们的首席研究学者对这句话里的命名方式产生了兴趣,于是在一番刨根问底地探访后,有了这篇专题报道:
「那场震撼的新年音乐会已经过去挺久了,很多人对其带来的极致审美体验理所当然。是啊,因为它出自卡洛恩·范·宁之手,出自旧日交响乐团之手,出自数位大师和著名音乐家热闹非凡的联袂演绎……」
「于是,有一个放在显眼处的事实也被「理所当然」化了:小调合唱幻想曲》的升华方式是合唱,极致的欢乐也是来自于合唱,它是这部伟大作品的灵魂所在,这不错,可诸位是否知道,合唱团里的那些孩子们没有任何音乐基础!就在登台的三个月前,他们还在一塌糊涂的原生家庭或昏天暗地的机械工厂中度日,除了一副条件比平均线稍好一些的嗓子外别无他物!这一切,都是源于他们在接受「音乐救助」的过程中,用到了「卡洛恩教学法」或「宁式教学法」!!」
「当意识到这一点时,我们对「音乐救助」的固有认知就会被彻底打破,我们此前认为这无非是「兜底」性质的基础音乐教育——让孩子们在业余生活里唱唱歌,初步感受到音乐的美好……可事实截然相反!短短三个月的训练后,他们在新年之交成功担任起了那部作品的最后一块拼图,并且是拼图中最为光辉绚烂的部分,这根本不业余!这比专业还专业!!」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