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克期发兵!不得延误!”
天子决心已定,且部署周详,众臣见无力挽回,只得齐声应诺:“臣等遵旨!愿陛下旗开得胜,早日凯旋!”
唯有丞相杨彪,脸上忧色未褪,忍不住再次进言:“陛下亲征,虽士气大振,然如今国事艰难,四路并出。”
“前将军刘备讨袁术于淮南,温侯吕布伐并州高干,虎贲中郎将徐晃出太行佯攻冀州,今陛下又亲征汉中,兵力分散,粮秣消耗巨大,万一一路有失,恐牵动全局,臣心实忧之!”
刘协尚未开口,荀攸已从容出列,对杨彪及众臣解释道:
“丞相所虑,陛下与诸公明鉴。前将军讨袁术,逆贼僭号,天怒人怨,其势虽嚣,实则外强中干,克之必速!”
“虎贲中郎将徐晃与温侯吕布北上,实为疑兵佯攻,意在牵制袁绍,使其不敢南下,其用兵并非寻求决战。”
“真正关乎大局者,唯陛下亲征汉中一路!只要陛下亲统大军,速克汉中,则巴蜀门户洞开,朝廷声威大震!届时,各路偏师皆可从容调整,天下大势,将尽在朝廷掌握之中!”
“故此战关键在于陛下中路,需速战速决!一旦汉中平定,其余诸路,不足为虑也。”
荀攸一番剖析,将复杂的战略局势梳理得清晰透彻,重点突出,极大缓解了群臣的焦虑。
杨彪闻言,细思之下,亦觉有理,虽仍担心天子安危,但知难以再劝,只得深深一揖:“既如此,老臣便在长安,静候陛下捷报!”
一日后,长安城外,北军御营校场。
由于征讨汉中的计划早已筹备多时,关中地区的兵马调动异常迅速。
天子刘协甚至无暇顾及新近纳入宫中的吕布、曹操之女,便全身心投入到出征前的最后准备中,亲自至御营视察。
点将台上,刘协在荀攸等近臣的簇拥下,检阅部队。
他的目光扫过台下肃立的军阵,最终落在了御营校尉赵云身上。
但见赵云白袍银甲,身姿挺拔,虽静立无言,却自有一股沉稳干练、英气内敛的气质。
刘协识人无数,心中暗赞,知此人在其所知晓的另一段历史轨迹中,乃是忠勇无双、可托付大事的良将。
但他此刻更生出一个念头,欲借此行,既考察赵云当下之能,亦助其在军中树立威信。
他心念一动,侧首对身旁新任的骁骑将军马超说道:“孟起,朕封你为骁骑将军,命你与庞德率西凉精锐走陈仓道,此重任便交托于你。”
“你原任的执金吾一职,出征后不可空缺。朕近日观这御营校尉赵云,弓马娴熟,办事勤勉,或可堪用。你且去校场,试试他的武艺深浅,让朕一观。”
刘协此议,表面上是为执金吾人选考察赵云,实则一箭双雕,他深知马超与赵云皆乃当世虎将,且俱是白马银枪的年轻俊杰,心中难免存了份比较之意,想亲眼看看二人孰高孰低。
更重要的是,若赵云能在与马超这等名将的较量中不落下风,其勇武之名必能迅速传遍全军,这对于接下来要委以其重任、令其在汉中之战中独当一面,大有裨益。
马超闻言,虽略感意外——陛下为何突然让他去考较一个御营校尉的武艺?
但他性格傲岸,对自身武艺极具信心,且天子有命,自当遵从。他当即抱拳,慨然应道:“末将领旨!必当全力以赴,试出赵校尉的真本事!”
言语中,充满了自信。
命令很快传到赵云处。
赵云得令,知是天子亲自观战,且对手乃是名震西凉的骁骑将军马超,精神顿时为之一振。
他身为武将,自有建功立业之志,此次随驾征讨汉中,正是渴求表现、斩将夺旗的大好时机。
若能在此等场合展现出众武艺,必能更得陛下赏识,为日后统兵征战奠定基础。
他不敢有丝毫怠慢,肃然应道:“末将遵命!必竭尽全力,不负圣望!”
片刻之后,校场中央被清空。三军将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