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狂热粉丝
京城,北海公园。
“媳妇,慢点、慢点。”
冰场上,江弦紧张的扶着朱琳,生怕她摔出个好歹。
“哎呀,你别一惊一乍的,别人都看咱。”朱琳在冰面上慢慢走着,看了眼四周,脸有些红的瞪一眼江弦。
“我能不一惊一乍的么万一给你摔个什么好歹,你妈和我妈俩人能把给我吃了。”
这会儿的冬天,北海公园里滑冰的人特别多,其中以学生居多。
虽然这年代条件不行,但京城的学生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有一双冰鞋,不会滑冰的人凤毛麟角。
哪跟后世那帮学生似得,只会考试。
饭后,江弦坐到桌前,给聂华苓写好一封回信,第二天一早,出门给邮了出去。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这不仅是一个与世界文学交流的机会,更是一个出国的机会。
“行。”
“得了,估摸着这会在那要么是刷盘子,要么是冲厕所,要么就是当保姆,最不济,有可能已经从事了色情服务行业。”
和朱琳并肩走过一条条街道、胡同,江弦忍不住感叹。
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
王硕嘴不停,还在那嘚嘚。
然而江弦的这篇《最后一个匈奴》,又重新为她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大门。
这和改开的进程也有关系。
在历史的进程里,总有一些年份特别特殊,就像一块又大又沉的石头,“扑通”一声掉进平静的水面,溅起好多水。
再有几天就过年了,京城里头四处都能看见卖年画、对联、点心匣子还有兜售关东的小贩。
一封是来自西安,《延河》编辑部的,信里给他讲了《最后一个匈奴》现在在陕西有多火爆,读者们是如何如何喜欢这部小说,又是如何如何期待这部小说的下半卷问世。
年味十足。
“回头找个时间上他那儿吃烤鸭。”
众所周知,改开是先农村,后城市,到了今年,重心已经偏向于城镇。
她了大概三天的时间,每天抽出一些空闲,断断续续读完了这篇《最后一个匈奴》,或者说上篇。
这里冬天天气寒冷,聂华苓坐在家里的客厅,披着一条毛毯,捧着一册刚从国内邮寄来的文学期刊
他现在,完全不想离开家里。
年前,江弦又收到好几封信。
“哎呦,我太幸运了,出来玩这么一趟还碰着您二位了,我能要个签名么”
“胡说啥呢。”
“挺好的啊,这可是去美国的好机会,多难得啊,记得我上学那会,一个宿舍的那姑娘,费了好大力气才考去了美国来着,现在在那边可好了。”
江湖传闻,王朔写《空中小姐》的时候,为了采风寻找灵感,凭借他那张能说会道且有点流氓的嘴,谈了六个女朋友。
聂华苓就像是被吸住一样,克制不住的往下读,一直到读完,对他笔下的那片土地心驰神往。
不到火候,再炼炼吧。
只想守着朱琳,等待他家的小小陛下呱呱落地。
“去你的,你不盼着人家好。”
聂华苓思考过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西方人的生活日渐富裕、平淡,也因为后现代主义思潮让小说家更关注凡俗、简单、内心的短章。
江弦一回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作者铁宁。
朱琳并不相信江弦的这番说辞,“总之,我还是希望你去,不要错过这次机会。”
我一直在挑选今年的“国际写作计划”国内计划人选,邀请中国作家二人,漂泊海外,对国内的情况了解不多,只好麻烦国内的一些老朋友为我举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