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陈争赞道:“说得好!”
但话锋一转继续道:“可见谋事与同道并非完全划等号。”
“关键在于,是否有共同的目标或规则,而非内在的志向是否一致。”
说着,他打了个比方:“比如,我要在这某一处开店铺做的生意,冲突到了一旁店铺的利益,我们的道看似不同,甚至可能对立。”
“但若我们找到一种方式,比如合作,或者遵守共同的商业规矩,未必就不能相谋,甚至可能互利共赢。”
“若按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僵化理解,岂不是世上所有观念略有不同之人,都老死不相往来?”
“那这天下,岂不是要割裂成无数个小圈子,固步自封?”
古时的道理奕有正确,奕有不对。
皆有批判性。
这是陈争在上大学之时,网上对论语讨论颇为火热的一个话题。
梁晓瑜听着,起初的不屑融化了些许。
陈争的话虽然直白,甚至有些“离经叛道”。
却指向了经典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她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这个问题。
一直以来,她接受的教导都是对圣贤之言的信奉,死板的记在脑中。
陈争见她听进去了,故意停顿下来。
他拿起空茶杯在手中把玩,叹了口气:“说了这许多,口干舌燥,你这主人家,连杯茶水都舍不得招待吗?”
“看来我这不同道之人,果然不配与你谋一壶茶喝啊。”
梁晓瑜正听到关键处,思路被突然打断,心中莫名升起一股急切。
她想听他继续说下去。
梁晓瑜犹豫了一下,虽有些不情愿,还是站起身。
她走到一旁的茶盘前,为他斟了一杯温茶,轻轻推到他面前。
“喝吧。”
语气依旧冷淡的,却少了之前的尖锐。
陈争嘴角勾起一抹得逞的笑意。
他端起茶杯一饮而尽,赞道:“好茶!”
“多谢梁小姐款待。”
梁晓瑜冷哼一声,白了陈争一眼,回到了座位之上。
陈争放下茶杯,继续道:“所以,我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更应理解为在核心利益或根本原则冲突,且无法调和的情况下,不应强行合作。”
“而不是简单地因为想法、志向不同就拒绝一切交流与合作。”
“这世间之事,复杂多变,很多时候需要的是求同存异。”
“在差异中寻找共同点,在规则下实现各自的目标。”
“一味强调道同,反而可能错失良机,或者陷入狭隘。”
他看向梁晓瑜,目光变得有些深邃:“就像你读《论语》,孔子周游列国,所求的“道”与当时各国君主的“道”也未必相同。”
“但他依然去游说、去尝试,这本身不就是一种与不同道者谋的努力吗?”
“关键在于如何谋,而非一概拒之门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