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勋瞧他面如金纸,汗珠子顺着帽翅往下滴,知道这官场的新雏儿已是案板上的鱼肉:什么江彬的幕僚,也不过如此,你以前无官无职,自然是光脚不怕穿鞋的,可如今你官袍加身,又是个御史,皇帝赏识你,锦绣前程等着你嘞,你在乎的多,自然就懂得取舍。
念及此,转眼间面上的寒霜化得干净,反倒堆起笑来,慢条斯理端起茶盏拨着浮沫,声音软和得跟棉花似的:“边军的苦楚,就跟这茶碗里的茶叶沫子似的,看着细碎,攒多了能噎死人!
你只消在奏疏里略提两句‘粮饷迟滞恐生变’,或是跟工部的老倌们念叨念叨‘城垣不修怕误事’既全了你秉公办事的名声,又解了边镇的急难,岂不两全其美?想来你中进士之前,曾在江彬那里做幕僚,许多文书,都是你参谋,这点子事怎么会犯了糊涂,去学那钻牛角尖的腐儒,坏了自己的前程?”
王升闻言只觉着十根手指头冻得跟刚从冰窖里捞出来似的,攥着锦墩上的流苏穗子都没知觉。
耳听着郭勋慢条斯理吹茶沫子的声响,竟比衙门里打板子的声音还瘆人——方才那番话跟五雷轰顶似的,把他满肚子的圣贤书都炸成了浆糊。
什么面圣时的恩宠、御史台的威风,此刻全成了镜中花水中月,眼前晃悠的净是郭勋那双鹰隼似的眼睛,还有自己人头落地时血溅乌纱的景象!
那王升口中喏喏,说着“侯爷深谋远虑,洞悉时艰”
,只觉每个字都似从牙缝里挤出来,剜心割肉般疼。
如今他的自觉着所有计谋都不管用了,原先在江彬手下做事,什么事都是江彬顶着,做了御史,在山西谁敢拿大?就是见了布政使、巡抚,自己也底气十足的,哪想现在,就像兔子在豹子手里,蹬腿的力气都没有。
再看那郭勋,面上笑意渐浓,但这笑却似那初春刚融了冰的河水,看着温润,底下却凉透了的水。
他轻叩茶盏道:“王御史果然深明大义。”
说着眼角便扫过书案上叠着的卷宗,又落在王升那张煞白脸上,末了才转向门口垂手侍立的王福,那老仆低着头,倒像个泥捏的菩萨。
“今日来得仓促,扰了王御史办公。”
郭勋忽然话锋一转,手指轻敲着桌沿,“想着过节总要带点什么,总觉着那些个俗物不着你忽想起御史也是饱学之士,两榜的进士,尤其精熟《春秋》。
老夫车里正有部宣德间精校的《春秋左传注疏》,搁在案头许久,总没工夫细读。
正巧给王御史送来。
好东西搁在我这儿也是蒙尘,不如送与识货的。”
王升听得赠书,心下咯噔一跳:“这节骨眼上送什么书?,还不是想坑我?”
嘴里却只得堆起笑来:“侯爷这等珍藏,下官如何敢收……”
“哎——”
郭勋摆摆手,笑得越和煦,“宝剑配英雄,好书赠知音,王御史不必推辞。”
没多会儿,郭府的人抱着个深蓝布套的书匣进来,轻手轻脚搁在书案角。
那函套半新不旧,边角磨得毛,倒真像个古物。
郭勋慢悠悠起身道:“外头风雪紧,我就不多坐了。
王御史整日埋文书,也要保重身子。”
说罢又瞥了眼那书匣,看王升的眼神意味深长。
王升只觉如蒙大赦,又似坠进冰窟,慌忙起身相送,一路念叨着:“侯爷慢走,雪天路滑”
。
直到看着那顶八抬大轿碾着积雪转过街角,他才像抽了筋骨般,扶着门框直喘气。
寒风卷着雪沫子扑在脸上,刀子似的疼,却压不住心口那股子又惊又辱的火气,直往上撞。
踉跄着回到书房,里头炭火明明灭灭,暖意却透不进骨头缝里。
他死死盯着那蓝布函套,哪是什么《春秋左传》?分明是催命的符、卖官的契!
手抖着解开骨扣,掀开函盖——哪里有什么古籍,竟是本簇新的《大学衍义补》,封皮硬挺,墨香都透着股子富贵气。
王升心沉到了底,咬着牙翻
